113年第2學期-2029 性別與社會工作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 | 10 | 課堂中不定時點名,每人可以缺課(請假)3次不 扣分,第3次起每次扣出席總分2分,直至10分 扣完為止,公假、喪假除外。請假無需準備就醫證 明或是相關證明,惟公假與喪假需出示公文或訃聞 以茲證明。 |
期中報告(個人) | 25 | 請自行挑選書籍或電影,並與老師討論之後,針對 性別與社會工作相關議題進行書寫。 |
期末演講心得(個人) | 25 | 講師演講前會將心得格式(格式中會有題目)上傳 至數位教學平台。自行書寫的心得至少1000字以 上。最遲於課程最後一週上傳至數位教學平台。 |
分組報告(團體) | 40 | 口頭報告20%+書面報告2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0 人選讀,尚餘名額70人。
本課程可網路登記,目前已登記人數為 18 人,選上機率為99.9%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1.探討性別與社會工作間的理論與實務關聯,培養學生的性別敏感度與分析能力。
2.深入理解女性主義流派及性別議題的歷史脈絡,分析其對社會結構的影響。
3.解析男子氣概、父權體制及性別多元性,了解其在社會互動與工作中的角色。
4.培養學生對性別暴力、性騷擾與全球照顧鏈等議題的洞察力,並設計社會工作介入策略。
5.增進學生對LGBT議題及婚姻家庭制度的認識,促進多元與包容的實務能力。
6.提升學生在性別正義與社會福利框架下,設計創新方案的能力,為未來專業實務奠定基
課程概述
「性別與社會工作」是針對大三的選修課程,課程的規劃主要是從「性別」的視角出發,從女權運動與女性主義觀點的發展脈絡,了解女性生命歷程的的特性與多樣化,傾聽女性的聲音與經驗,探討潛藏在社會中性別歧視與厭女情結如何影響其權益。透過一系列與性別相關的主題式議題:生命歷程、家庭照顧、勞動參與、親密關係暴力、性侵害、性騷擾、性剝削與同志運動/跨性別等,協助學生了解性別弱勢之群體經驗,結合社會工作實務專業知能,從微視到鉅視之觀點,深入剖析性別弱勢在社會結構面所遭遇到的各種問題與挑戰,打破「性別盲」(gender-blind)的桎梏,促進實質的性別平等。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三/6,7,8
修課班級:社工系3,4
修課年級:3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不開放推廣部附讀。預選限三年級。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社工教師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課堂中另行公佈,晤談前請於前一日來信預約。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1.顧燕翎, 劉毓秀, 王瑞香, 林津如, 范情(2020).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完整修訂版)。貓頭鷹。
2.黃淑玲、游美惠(2018)。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第三版)。高雄市:巨流出版。
3.戴伯芬主編(2017)。性別作為動詞:巷仔口社會學2。新北市:大家出版;遠足文化發行。
4.Juliane Frisse(2020)女性主義【21世紀公民的思辨課】:無論「性別」為何,每個人都有免於
被歧視的自由!揭開「女權」的偏見與迷思,迎接真正的「平權」時代!,趙崇仁(譯)。平安文
化。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性別與社會工作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