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2學期-2033 社會工作理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 | 10 | 課堂中不定時點名,每人可以缺課(請假)3次不 扣分,第3次起每次扣出席總分2 分,直至10分 扣完為止,公假、喪假除外。請假無需準備就醫證 明或是相關證明,惟公假與喪假需出示公文或訃聞 以茲證明。 |
期中報告(個人) | 25 | 請自行挑選書籍或電影,並與老師討論之後,以本 次課程中所介紹的社會工作理論進行分析,期中報 告時,請繳交預定分析的影片、挑選影片的原因、 架構等。 |
期末報告(個人) | 25 | 依據批改後的期中報告為基礎,近一步完成報告。 |
分組報告(團體) | 40 | 口頭報告20%+書面報告2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47 人選讀,尚餘名額2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歐紫彤教育目標
1. 學習並理解社會工作理論的起源、演變以及不同學派的主要理論觀點,闡述各種理論如何影響社會工
作的實踐。
2. 深入了解各種社會工作理論(如心理社會理論、系統理論、女性主義理論等)的核心概念,並能分析
其在微觀、中觀及宏觀層次的應用。
3. 學會批判性地分析和評估各理論的優缺點,並探討理論在當代社會中的有效性與挑戰,提升其對理論
和實務的整合能力。
4. 運用所學的社會工作理論,設計並實施方案以服務並處理個案或社會中所遇到的複雜情境。
5. 藉由團體報告和討論,學習團隊合作,整合不同的學科知識與理論框架來解決問題,強化跨學科合作
的能力。
6. 了解如何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進行社會工作,運用社會工作理論以倡議社會正義、反對壓迫與邊緣
化,支持弱勢群體的權益。
課程概述
本課程內容希望透過對「社會工作理論」的系統性介紹與討論,綜融、
統整過去的經驗和相關的知識。課程內容將從微視、中視、鉅視等架
構出發,分別介紹精神分析觀點、危機介入取向、心理暨社會派、任
務中心取向社會工作理論,以及中後期的生態系統觀點、增強權能觀
點社會工作、基進社會工作、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等理論。以協助增強
學生對於社會工作專業的批判能力,融會貫通了解理論在實務實踐時
的重要性。社會工作專業時常被詬病理論與實務分離,但實際上理論
是實務工作時的一盞明燈,在工作迷茫時,可以指引處遇方向燈塔。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五/2,3,4[SS208]
修課班級:社工系4
修課年級:4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不開放推廣部附讀。預選限四年級。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歐紫彤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課堂中另行公佈,晤談前請於前一日來信預約。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1.宋麗玉、曾華源、施教裕、鄭麗珍(2021)。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五版)。洪葉文化。
2.林萬億(2022)。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五南。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工作理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