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2學期-3017 人文:哲學思辨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平時作業 | 30 | |
期中考 | 30 | |
期末考 | 30 | |
出席成績 | 1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5人,已有0 人選讀,尚餘名額55人。
本課程可網路登記,目前已登記人數為 36 人,選上機率為99.9%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本課程為通識教育精進計畫之「哲學思辨」課程。課程目標是透過諸多哲學議題,帶領上課學員進入哲學經典的思辨世界,同時透過哲學思辨/論證來反省生命之價值與意義。課程選錄中國、印度、西方三大思想傳統中的哲學文本,輔以當代哲學問題讓參與學員帶著問題意識來與經典對話。本課程的內涵將針對精進計畫下的「哲學思辨」:「真偽」、「善惡」、「有無」等核心議題,這些議題分別涵蓋了中西哲學中的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等重要領域,藉以帶領同學進入哲學思辨的世界中。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五/6,7,8
修課班級:共必修1-4
修課年級:1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楊得煜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H405,週三下午14:00-16:00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1. 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著; 黃煜文譯,《自願被吃的豬:100個讓人想破頭的哲學問題》(臺北市:麥田出版,2006)。
2. 柏拉圖著,鄺健行譯,《柏拉圖三書》(仲信出版社,1983)。
3. 柏拉圖著,王曉朝譯,《柏拉圖全集》(臺北縣新店市:左岸文化,2003)。
4. 笛卡兒,龐景仁譯,《沉思錄》(野人出版:2018)。
5. 黃寶生譯,《奧義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6. 黃寶生、郭良鋆譯,《摩訶婆羅多》(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第三卷]
7. Judea Pearl. 2018. The Book of Why: 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 Ch.10.。(中文版:朱迪亞・珀爾, 達納・麥肯錫《因果革命:人工智慧的大未來》,第10章「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大問題」)臺北:行路出版社,2019
8. 康德,李明輝譯。《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聯經出版社。1990。
9. 洪裕宏。《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時報出版社。2016。
10. 劉紀璐著,啟瑤,黃映溶,眾佛家弟子等譯 ,《中國哲學導論:從古代哲學至中國佛學》(臺北:聯經出版社,2021)
11. Russell, Bertrand. 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6). (中譯:Bertrand Russell著,張素瑢、簡貞貞合譯,《哲學問題》(臺北市:業強,1989)。
12. Siderits, Mark, Buddhism as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Indianapolis, IN.: Hackett Phblishing Company, 2007).
13. Gethin, Rupert, The Foundations of Buddhi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中譯:魯柏•葛汀著,賴隆彥譯,《佛教基本通—佛教的休息路徑導覽》(台北:橡實文化,2009)。
14. Octavio Paz著,蔡憫生譯,《在印度的微光中》(台北:馬可孛羅,2006)。
15. Joel Kupperman, “Chapter 9: Classic Asian Philosophies as Guides to Life,” Classic Asian Philosophy: A Guide to the Essential Tex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p. 149-159.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文:哲學思辨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