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2學期-3091 自然:科學探索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分組討論與課堂活動 Class Participation 30 含課堂討論 分組活動 出席
分組報告 Group Presentation 30
個人報告 Personal Report 15
期末考 Final Exam 25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5人,已有0 人選讀,尚餘名額65人。
本課程可網路登記,目前已登記人數為 13 人,選上機率為99.9%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李承宗

教育目標

對於自然的好奇與探索,不僅僅幫助我們理解對於自然萬物運行背後的原理,也讓我們更加理解自己,並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個體與群體互相影響的關係。我們對於動物行為的觀察以及研究,可以作為自然探索的最好途徑,藉由動物行為如何演化的討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類行為背後總總生理、以及心理的機制。 我們時常從觀察野生動物中得到關於環境如何形塑行為的啟發:從螞蟻的合作行為,蜜蜂的舞蹈,到海豚及蝙蝠的回聲定位而理解動物是如何溝通。我們也將討論基因與行為是如何和環境產生互動,例如小鵝印痕行為、寒帶動物的生理時鐘,以及動物為了食物的取得、與躲避天敵,如何發展出最有效率、最不耗能的策略,我們也會討論性擇對動物行為的的影響,並且從動物的繁殖競爭延伸思考人類的性、繁殖、以及育幼行為如何被演化推力改變。我們也將探討大腦與動物行為背後的生理機制,以及目前神經科學在動物行為方面的研究。 本課目的在幫助學生了解生物演化的觀念及其機制,以及演化動力如何形塑動物行為,藉由這樣的盼能藉由了解動物行為的發展與成因來解釋人類的行為,進而討論人類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以及人類社會結構的形成背後可能有什麼微妙的生物演化在推動。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Animal Talk: breaking the codes of animal language,《動物密碼:從動物行為看動物溝通》,
Tim Friend 著,林劭貞、劉守儀譯,商周,2006
2. King Solomon's Ring《所羅門王的指環》,Konrad Lorenz 著,天下文化, 2007
3. Animal Behavior: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Tenth Edition, John Alcock著,Sinauer Associates,
Inc.; 2013
4. Perspectives on Animal Behavior, J. Goodenough, B. McGuire & E. Jakob Wiley, 著3rd edition 2009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自然:科學探索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