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2學期-3166 社會:世界議題─東南亞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試 30
期末考試 35
出席 10
課堂報告+作業 20
自主學習 5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90人,已有0 人選讀,尚餘名額90人。
本課程可網路登記,目前已登記人數為 47 人,選上機率為99.9%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翁俊桔

教育目標

社會領域的課程目標在於啟發學生能夠承認差異,願意肯定自我與欣賞他人與尊重差異。本課程「島嶼東南亞國家」係指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汶萊、東帝汶和新加坡等六個國家的政治發展情況,該六國相對與大陸東南亞國家(包括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和寮國共五國),正好形成一個鮮明的海陸對比。然而,除了東帝汶和汶萊之外,前述四國均具備非常完整的政治和經濟發展體制,惟鑒於各國的民主化歷程互有差異,加上該經濟發展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形成一個特色鮮明的區域性差異。基於此,為印證政治民主化與經濟發展關聯性,本課程的授課目標係擬針對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四國的政經發展現況、民主化歷程以及未來的展望,逐一進行探討和剖析。 至於,本課程的內涵主要是因應當前政府「新南向計畫」的推展,期望透過對前開四國的政治經濟發展歷程和當代爭議的課題進行深度剖析,進而提供有興趣的同學們一個初步入門的認識。為遂行前述的課程目標,本課程主要係從比較的觀點,一方面透過師生對話的方式,逐一探討個別國家的相關案例;另一方面要求同學們針對各國案例進行分組討論及報告,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專書部分
王 勤主編。(2012)《東南亞地區發展報告(2012)》。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宋鎮照、陳欣之主編。(2004)《變遷中的東南亞區域整合:過程、挑戰與發展》。台北:五南。
張錫鎮。(1999)《東南亞各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
陳鴻瑜。(2006)《東南亞各國政府與政治》。台北:翰蘆圖書。
陳鴻瑜。(2003)《菲律賓史:東西文明交會的島國》。台北:三民。
顧長永。(2005)《東南亞政治學》。台北:巨流。
顧長永、蕭文軒。(2016)《邊緣化或是整合:泰國的少數族群政治》。高雄:中山大學出版社。

期刊文章部分
翁俊桔、呂炳寬。(2018年3月)〈從櫥窗到花車:菲律賓政黨體系轉變之剖析〉,《東吳政治學報》,
第36卷第1期,頁179-228。
翁俊桔、顧長永。(2012年6月)〈菲律賓2010年總統大選評析〉,《亞太研究論壇》,第56期,
頁1-30。
翁俊桔。(2008年10月),〈菲律賓選舉民主的轉變:『質變』亦或『形變』?〉,《台灣東南亞學
刊》,第5卷第2期,頁65-88。
翁俊桔、顧長永。(2004年6月),〈2001年新加坡國會大選評析〉,《國家發展研究》,第3卷第2期,
頁87-116。
陳美萍。(2007)。「大馬華人與馬來人-族群邊界政策化的塑造」,《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學刊》
,第10期,頁1-17。
陳美萍。(2014)。「馬來西亞多元母語教育體系與國族建構」(頁186-199),收錄於羅金義 編。
《奇蹟之後:東亞世紀的挑戰》。中國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世界議題─東南亞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