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2學期-3182 社會:媒體素養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課堂出席 | 30 | 每週點名 |
課堂心得 | 40 | 共繳交四份,每人每份至少800字。 |
個人期末報告 | 30 | 請閱讀《偽歧視:拆穿政治正確、破解直覺偏見,用數字與邏輯重新認識歧視的真相!》這本著作並撰寫讀後心得,每人每份至少2400字。(含彈性學習)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5人,已有0 人選讀,尚餘名額75人。
本課程可網路登記,目前已登記人數為 86 人,選上機率為87%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課程目標:
1.啟發學生能夠承認差異,願意肯定自我、欣賞他人與尊重差異。
2.認識西方媒體原有的公共性精神。
3.學習辨別假訊息。
4.網路應有的自律倫理。
課程內涵:
1.藉由課程引導學生承認媒體素養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
2.假訊息自古以來本是常態,學習區辨假訊息是成為人的重要學習歷程。
3.使學生了解「立場的無限放大」是社會的災難。
4.使學生承認標籤化的思考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誤會與衝突。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0-2
上課時間:四/3,4
修課班級:共必修1-4
修課年級:1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陳鈺偉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每週四下午1點至2點,社會科學院SS306教室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小坂井敏晶著,林暉鈞譯,2024,《民族的虛構:建立在想像上的集體認同,如何成為現實的族群矛盾?》。臺北:心靈工坊。
匡文波,2014,《新媒體輿論:模型、實證、熱點及展望》。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吳修銘著,黃庭敏譯,2018,《注意力商人:他們如何操弄人心?揭密媒體、廣告、群眾的角力戰》。臺北:天下雜誌。
吳翠珍、陳世敏,2007,《媒體素養教育》。臺北:巨流圖書。
阿部謹也著,陳國維譯,2021,《哈梅恩的吹笛手:記憶、傳說與流變,中古歐洲社會庶民心態考察》。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林照真,2009,《收視率新聞學:台灣電視新聞商品化》。臺北:聯經。
林瑋嬪,2023,《島嶼幻想曲:戰地馬祖的想像主體與未來》。臺北:春山出版。
林滿紅,2017增訂再版,《獵巫、叫魂與臺灣定位―兼論釣魚臺、南海歸屬問題》。臺北:黎明文化事業。
葉啟政,2008,《邁向修養社會學》。臺北:三民書局。
翟本瑞,2000,《教育與社會――迎接資訊時代的教育社會學反省》。臺北:揚智文化事業。
趙剛,1998,《告別妒恨:民主危機與出路的探索》。臺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趙剛,2024,《主體狀態:雜文散論於歷史、文學與社會理論之間》。臺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Akerlof, George A.、Shiller, Robert J.著,廖月娟譯,2020二版,《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臺北:遠見天下文化。
Alatas, Syed Hussein著,陳耀宗譯,2022,《懶惰土著的迷思:16至20世紀馬來人、菲律賓人和爪哇人的形象及其於殖民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中的功能》。新竹: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Allport, Gordon著,郭曉燕譯,2023,《偏見的本質:人格心理學之父深度剖析,一切人類敵意行為的生成與消解》。新北:一起來出版,遠足文化事業。
Alterman, Eric著,王本濤、徐蒙譯,2023,《當總統撒謊:官方欺騙及其後果的歷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Anderson, Benedict Richard O'Gorman著,吳叡人譯,2010二版,《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新版)》。臺北:時報文化。
Anderson, Benedict Richard O'Gorman著,陳信宏譯,2024,《比較的幽靈:民族主義、東南亞與全球》。新北:衛城出版,遠足文化事業。
Andrade, Tonio(歐陽泰)著,黃中憲譯,2024,《最後的使團:1795年荷蘭使團和一段被遺忘的中西相遇史》。臺北:時報文化。
Ariely, Dan著,吳鄭重譯,2024,《誤信:為什麼理性的人會相信不理性的事》。臺北:遠見天下文化。
Bergstrom, Carl T.、West, Jevin D.著,穆思婕、沈聿德譯,2022,《數據的假象:數據識讀是深度偽造時代最重要的思辨素養,聰明決策不被操弄》。臺北:天下雜誌。
Bloch, Marc著,張緒山譯,2021,《國王神跡:英法王權所謂超自然性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Buckingham, David著,林子斌譯,2006,《媒體教育:素養、學習與現代文化》。臺北:巨流圖書。
Cagé, Julia著,洪暉、申華明譯,2018,《媒體的未來――數字時代的困境與重生》。北京:中信出版社。
da Empoli, Giuliano著,林佑軒譯,2019,《政客、權謀、小丑:民粹如何襲捲全球》。臺北:時報文化。
Darnton, Robert著,國立編譯館、呂健忠譯,2005,《貓大屠殺―法國文化史鉤沉》。臺北:聯經。
Davis, Natalie Zemon著,江政寬譯,2000,《馬丹‧蓋赫返鄉記》。臺北:聯經。
Foer, Franklin著,吳緯疆譯,2019,《被壟斷的心智:谷歌、亞馬遜、臉書、蘋果如何支配我們的生活》。臺北:天下文化。
Frankfurt, Harry G.著,南方朔譯,2019,《放屁:名利雙收的詭話》。臺北:時報文化。
Gorman, Lyn、McLean, David著,林怡馨譯,2007,《大眾媒介社會史》。新北:韋伯文化國際。
Hobsbawm, Eric、Trevor-Roper, Hugh、Morgan, Prys、Cannadine, David、Cohn, Bernard S.、Ranger, Terence著,陳思仁、潘宗億、洪靜宜、蕭道中、徐文路譯,2002,《被發明的傳統》。臺北:貓頭鷹。
Hodkinson, Paul著,國家教育研究院、黃元鵬、吳佳綺譯,2013,《媒介、文化與社會》。新北:韋伯文化國際。
Hofstadter, Richard著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媒體素養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