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2學期-5283 中哲:孟子的道德實在論:四端與仁義內在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與課程參與 | 20 | |
期末報告 | 70 | |
彈性學習 | 1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20人,已有0 人選讀,尚餘名額20人。
本課程可網路登記,目前已登記人數為 2 人,選上機率為99.9%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史偉民教育目標
孟子提出四端之心的觀念,並且在與告子的論辯中主張仁義內在。本課程首先藉由提出「仁義如何內在?」的問題,釐清仁義內在的意義,並依之詮釋四端之心的觀念,從而說明孟子的立場是一種道德實在論。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四/9,10,11[H452]
修課班級:哲學專班1,2
修課年級:1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中哲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史偉民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週五16-17,教師研究室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Ames, Roger. (1991). “The Mencian Conception of Ren Xing: Does it Mean ‘Human Nature’?” in Henry Rosemont, Jr. (ed.), Chinese Texts and Philosophical Contexts Essays De dedicated to Angus C. Graham (Chicago: Open Court, 1991), 143-175.
Darwall, Stephen. (1998). “Empathy, Sympathy, Care.“ Philosophical Studies 89, 261-282.
Hansen, Chad. (1992). A Daoist Theory of Chinese Thought: A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ivison, David S. (1996). The Ways of Confucianism Investigations in Chinese Philosophy. Chicago: Open Court.
史偉民、林久絡(2022)。〈孟子式的擴充與訴諸人身的實踐推理〉。《漢學研究集刊》,35,129-172。
牟宗三(2003)。《圓善論》。《牟宗三先生全集》,22。台北:聯經。
黃敏浩(2002)。〈孟子、告子辯論的再詮釋〉。《清華學報》,32 (1),117-144。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哲:孟子的道德實在論:四端與仁義內在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