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2學期-6643 政府與企業專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參與 40 含到課率與參與度。
期末報告 60 個人期末各報告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2人,已有0 人選讀,尚餘名額1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蔡偉銑

教育目標

「政府與企業」(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的關係,是當前全球化趨勢下政府治理的一項重要議題,它涉及掌控政治權威的政府和握有生產資源的企業間的互動關係,因而也常被冠以「政商關係」俗稱。 在這個課題裡,「企業」並不限定在所謂的公司型態,而是泛指一般經營運作的生產單位,因此涵蓋了所有經由生產和交換過程、以追求利潤的各種商業組織。至於「政府」則指涉一套以公權力為基礎的制度與行為,權威性地影響市場資源與企業全體價值的配置。 本課程的目標,在於協助同學瞭解政府與企業在市場經濟下的互動關係,及其相關的說法。因而在課程設計上,首先從「國家」與「市場」兩大基本概念的認識與比較出發,逐步瞭解政府干預經濟活動之正當性,相關管制性政策的原因、形式、效果與變革,不同制度下的政府與企業互動關係,以及與企業團體遊說運作對政企關係的影響,及其改變公共政策之方式;而後討論此二者的相互影響力在國家整體發展過程中的消長趨勢,期使同學除了能夠掌握政企互動,更能進一步在整合性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基礎上,從兩岸關係、全球化等角度切入,來討論與解析政府與企業的互動問題。 本課程主題包括:1、政府與企業關係;2、國家、企業與經濟發展;3、政府干預;4、反托拉斯管制;5、經濟管制與改革;6、社會管制與改革;7、非市場供給政策;8、公營事業;9、企業團體與遊說等內容。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丁仁方、王慶輝。2001。《政府與企業》。台北:空大。
于宗先、王金利。2012。《台灣產業發展何去何從》。台北:聯經。
于宗先、王金利。2003。《一隻看得見的手: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角色》。台北:聯經。
江炳倫(編)。1993。《挑戰與回應》。台北:自由基金會。
江岷欽、劉坤億。1999。《企業型政府》。台北:智勝。
張世賢、陳恆鈞。1997。《公共政策:政府與市場的觀點》。台北:商鼎文化。
張家銘。2006。《台商在蘇州:全球化與在地化的考察》。新店市:桂冠。
劉代洋、黃丙喜(編)。2001。《企業、政府與社會》。台北:雙葉。
瞿海源、王振寰(編)。2009。《社會學與臺灣社會》。台北:巨流。
Lindblom, Charles E.著,胡瑋珊(譯)。2002。《市場不只一隻手》。台北:新新聞。
Lindblom, Charles E. and Edward J. Woodhouse著,陳恆鈞等(譯)。1998。《政策制定的過程》。台北:韋伯。
Barret, R. E.等著,張苾無(譯)。1994。《臺灣政治經濟學諸論辯析》。台北:人間。
Goldsmith, Arthur A. 1996. Business, Government, Society: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Chicago: Irwin.
Hert, Noreena z著,許玉雯(譯)。2003。《當企業購併國家》。台北:經濟新潮社。
Porter, Michael E.著,高登第等(譯)。2001。《競爭論》。台北:天下。
Reich, Robert B.著,李芳齡(譯)。2008。《超極資本主義:透視中產階級消失的真相》。台北:天下。
Rosecrance, Richard N.著,李振昌(譯)。2000。《虛擬國家:新世紀的財富與權力》。台北:聯經。
Weidenbaum, Murray L. 2004. Business and Government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 7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Prentice Hall.
Wolf, Martin著,李璞良(譯)。2006。《新世界藍圖》。台北:早安財經文化。
吳敬璉。2005。《當代中國經濟改革》。台北:麥格羅希爾。
呂一銘。2018。《臺灣走向科技的那些年:關鍵的人與事》。台北:巨流。
金寶瑜。2005。《全球化與資本主義危機》。台北:巨流。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政府與企業專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