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第1學期-1491 社會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每週作業 28
課堂參與 12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83 人選讀,尚餘名額-1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賴書婷

教育目標

「社會學?社會學是啥?」、「學社會學能幹麻?」這兩個問題大概是初次聽到「社會學」時會浮現的兩個問題。讓各位在本學期的課程中知道社會學是什麼、知曉社會學觀看各樣事物的角度,是這門課程的主要目標。 我們所身處的世界,是一個強調個體,並且趨向於在個體身上尋找行動理由的世界。翻開報紙、打開電視,各樣的事件充斥在我們的周邊,多數人談論這些事件時,總是過多強調事件主角的個性、人格以及個體選擇等,卻忽略了人是生活在這個社會之中,人的行為與選擇,有很大一部份受到社會結構的影響與限制。社會學的觀點就在幫助我們理解事情如何牽連在一起,幫助我們穿透表象,理解設我們所身處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以及我們如何參與在其中。 各位如果到書局翻閱社會學相關的讀本,會看到多數教科書都有著諸如文化、社會制度、社會不平等、社會變遷等章節,但是在表面上相似的章節安排之外,社會學領域內其實有甚多不同觀點相互競逐,因而並不容易找到一個簡單的方式來歸納社會學的意涵。然而,這並不代表社會學只是諸多研究成果的彙總。社會學自有著自身獨特的視角,用來觀看我們平日所習以為常的世界。在課程上,我並不打算(事實上也不可能)把所有社會學的次領域都包含進來,只想給各位一些社會學如何觀看的視野,並選擇有趣的讀本來達此目的。如果各位能因而喜歡上社會學,相信各位自能逐步的去深入了解社會學的各個次領域,甚至找到自己所感興趣的課題,做更進一步的鑽研。 顧及各位對於社會學未曾所有接觸以及上課時間有所限制,本學期期中考前的課程將選讀德國社會學家Zygmunt Bauman的《社會學動動腦》做為核心文本、期中考過後的課程則選擇單篇文章做為閱讀文本,透過各式各樣生活的實例,來看社會學家如何對社會諸種現象進行觀察、分析與研究。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Zygmunt Bauman著,朱道凱譯:社會學動動腦。臺北:群學,2002。
Allan G. Johnson著,成令方等譯:見樹又見林。臺北:群學,2001。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