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第1學期-1820 尼采與社會學理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第一部分課堂整理 | 40 | |
第二部分每週指定文本之研讀整理 | 30 | |
課程導言 | 10 | |
課堂參與 | 2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25 人選讀,尚餘名額1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李晏佐教育目標
課程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期中考前為第一部分「回到尼采:原典閱讀」,主要閱讀尼采的兩部著作:《論道德的譜系》與《歷史的用途與濫用》。尼采的文句並不艱澀,然而初次接觸者若欲深入其思想核心,仍需耐著性子反覆品味,正如尼采所言:「『讀懂』我的書就需要時間,讀者為此無論如何不能像『現代人』一樣,而應該像牛一樣——必須學會舉咀嚼。」因此除了簡介尼采生平,第一部分主要將由授課教師講授並引領思考,藉此讓課程參與者有效掌握尼采的核心思想。而之所以選擇這兩部著作,一方面是因為其論述具有體系性與完整性,不像其他作品中的格言式或對話式文體不易掌握。尼采自己對於《論道德的譜系》的評價是:「就表現、目的和意想不到的技巧而言,構成這篇《論道德的譜系》的三個論文,也許是曾經寫過的東西中最精采的東西。」另一方面是因為能夠藉此適當地觸及尼采的主要觀點,特別是權力意志、價值重估、系譜學、虛無主義、對基督教的批判、對歷史主義的反省等,這些概念與本課程第二部分的社會理論家在概念上與方法上皆有所關聯。
基於第一部分對於尼采的閱讀,期中考後為第二部分「重估尼采價值:尼采與社會理論」,尼采對於社會理論的影響是廣泛的,本課程即以尼采做為參照點,展開關於生命哲學、非理性主義、法西斯、怨恨、後現代、系譜學、權力意志、歷史敘事、虛無主義、對現代性的批判等社會理論概念的討論。課程內容呈現出來的不是論述的一致性,而是議題的多樣性或廣泛性。換言之,面對二十世紀以降的社會思想與社會理論,我們幾乎不可能迴避尼采。
研讀思想史是窺探理論堂奧的捷徑,別無其它。本課程正是提供所有課程參與者一個共同體會品味的機會。歡迎嘗試!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3-0
上課時間:四/6,7,8[SS322]
修課班級:社會系2,3,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不開放推廣部附讀。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李晏佐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與授課教師另行約定。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小說
Yalom, Irvin D.(歐文•亞隆)著侯維之譯:當尼采哭泣:心理治療小說。臺北市:張老師,2000。
傳記與思想簡介
Chamberlain, Lesley(張伯倫)著李文瑞、蔡孟真、王瓊淑譯:激情尼采——漂泊在杜林的靈魂。臺北市:究竟,2000。
Safranski, Rüdiger(呂迪格•薩弗蘭斯基)著黃添盛譯:尼采:其人及其思想。臺北市:商周,2007。
Zudeick, Peter(彼得•祖戴克)著黃添盛譯:瞧一眼尼采。臺北市:商周,2007。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尼采與社會學理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