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第1學期-1821 日本社會與漫畫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issue memo 20
課堂參與 40
課堂報告 10
學期報告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35 人選讀,尚餘名額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黃靖嵐

教育目標

日本社會是怎樣的社會?當這個問題被拋出來時,不曉得你否可以順暢地回答,抑或只能零星地丟出幾個從媒體所學到的概念,甚至不知所措、支吾其詞。誠然,台灣人的生命經驗中很難排除日本的存在,無論是動漫畫、日劇、家電、服裝,「日本」深刻地滲透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但雖然台灣有著其他國家所沒有的日本台、日本頻道,日語作為除了英語此列入學校課程之外,最多人學習的第二外國語,但實際上我們對日本的認識卻不如想像般深入,更遑論當範圍限縮到日本社會學此領域時,更感到陌生與困惑。 所謂的「日本研究」實際上可以區分為:一、以人文科學傳統的文化研究為取向的『日本學』(japanology);二、人文與社會科學間的整合性研究稱為「日本的研究」(Japanese studies);三、以社會科學領域為中心的現代「日本研究」(Japan studies)。雖然在國民政府統治之下,日本與日語曾於長時間被刻意消聲、抹除,但於李登輝主政期間,則開始出現於大專院校廣設日文相關科系,於今已有逾40逾所的情形。即便如此,由於此相關科系學生在選擇深造時多半會以語學及文學為目標,無論是以日本為對象的「日本研究」,抑或是對於日本學術作品的譯介接相當零星且少見。以社會學領域為例,誠如蘇碩斌(2008)在〈熟悉的日本、陌生的日本社會學〉一文中所說的,過去幾十年台灣曾引進的「日本社會學」著作僅有零星的點綴,之後二十年間,除了部份穿插著的大前研一《M型化社會》等系列暢銷作,以及三浦展《下流社會》等半學院式社會著作外,僅能以慘澹二字形容。 日本社會是個怎麼樣的社會?其具有哪些特徵?任何研究在有了初步提問之後,皆須進而搜尋現有文獻以看是否有助於解決或逼近此問題。同樣地,在提出此問題之後,本課程嚐試藉由對日本社會學相關文獻的閱讀,並以日本漫畫作為各領域的敲門磚,分別從日本人論、階層、經濟結構、家庭制度、教育制度、飲食文化、運動、政治制度,與環境層面進行切入。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參考資料

1. 日本社會及其歷史
鹿野政直著、許佩賢譯(2008),《日本近代思想》,台北:五南。
石井寬治著、黃紹恆譯(2008),《日本經濟史》,台北:五南。
坂野潤治著、鍾淑敏譯(2008),《近代日本政治史》,台北:五南。

2. 日本漫畫
Schodt, Frederik L. 1983. Manga! Manga!: the World of Japanese Comics. New York: Kodansha International.
Masanao Amano Ed. Julius Wiedemann. 2004. Manga Design. Germany: Taschen.
Gravett, Paul著、連惠幸等譯(2006),《日本漫畫60年》。台北:西遊記文化。
竹内オサム(2009),《手塚治虫:不要做藝術家》,台北:東販。
傻呼嚕同盟(2000),《動漫2000》,台北:藍鯨出版。(傻呼嚕同盟相關著作)

3. 日本社會學概論
片桐新自、永井良和、山本雄二編著,蘇碩斌、鄭陸霖譯(2008),《基礎社會學》,台北:群學。
伊藤公雄、橋本滿編著,郁貝紅等譯(2006),《你好 社會學:社會學是文化學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各週閱讀讀本請見社會系網頁的課程大綱,不細列於此。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日本社會與漫畫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