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第1學期-1822 轉型社會學:中國共產黨、農民與市場運動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分組期末報告 40
出席 30
閱讀心得分享與討論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25人,已有19 人選讀,尚餘名額6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戴盛柏

教育目標

一般社會系大學部的學生總是會擔憂一件事:未來我的工作在哪裡?有些學生略感急迫的問自己,社會系相對於那些應用學門的科系,諸如企管、財管、國際貿易學門的學生而言,具有競爭力嗎?要進入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成為當中的一員,我們的能力夠嗎?社會學是強調整體性、與包容性的學門,大學生應把社會學知識作為一種活用的基礎,進而擴及其他專業學門領域,那麼未來就業職場的發揮空間將更為廣闊。而此一選修課程的用意,就在於讓大學部學生體認跨領域對自我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培養設定議題、論證、表達的能力,並且能關注整個東亞發展的未來趨勢,能自我建立理論引導,作為未來投入社會發展所應具有的核心動力。 2008年金融危機後,整個世界的局勢變化快速,中國不論在世界、亦或東亞的位置,都格外的顯眼。台灣發展脈動無疑必須關注中國的發展動向,二者互動也越來越密切。以社會學極為重視結構與趨勢的認識角度而言,我們必須瞭解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只是一種經濟學層面所認識的改革,也不只是一種政治學層面泛普世價值的西方民主改革論調,而是包括社會結構的轉型、大變革。而中國社會的轉型,也勢必牽連東亞、甚至是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脈動,且互為因果。那麼我們意識到這種趨勢的變化嗎?我們是否要以一種新的典範來看待中國社會的轉型對於東亞、甚至是世界未來的發展呢?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而學員們能透過這個課程,瞭解與學習對近幾年中國發展的經驗性資料進行分析,並試著與經濟學進行跨學門的對話,更能透過社會學理論的觀點試著認識、建構與表達對於未來趨勢的看法,以及重新考慮一個你所覺得陌生的:中國。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馬爾庫塞,1993,理性和革命-黑格爾興起和社會理論興起,中國:重慶出版社
費爾南.布勞岱爾,施康強、顧良譯,2000,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卷三,貓頭鷹出版社
黃宗智,2000,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中國:中華書局
黃仁宇,2001,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聯經出版社
韋伯,2002,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遠流出版社
彭慕蘭,2004,大分流:中國、歐洲與現代世界經濟的形成,巨流圖書公司
黃宗智,2006,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中國:中華書局
喬萬尼.阿里吉,濱下武志,馬克.賓爾登主編,2006,東亞的復興-以500年、150年和50年為視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Niall Ferguson,2008,貨幣崛起-金融如何影響世界歷史,中國:中信出版社
郎咸平,2009,注意!重點不在GDP,遠流出版社
林毅夫,2009,解讀中國經濟,時報出版社
張進,王以超主編,2009,危機中國,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王立勝,2009,中國農村現代化社會基礎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顧琳(日),2009,中國的經濟革命-20世紀的鄉村工業,中國:江蘇人民出版社
孫立平,2009,重建社會-轉型社會的秩序再造,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轉型社會學:中國共產黨、農民與市場運動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