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第1學期-2717 社會:新聞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程參與 20
期中考 40
期末考 4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5人,已有75 人選讀,尚餘名額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向秋玲

教育目標

新媒介世代的媒體,配合傳播科技發展,和社會生活發生緊密的關係;近年來,數位化科技發展,使得電子媒介範疇更日新月異;為了讓學生理解現代新聞學的特質,本課程以新聞學理的學習、討論為主,並透過檢視新聞報導的現象,讓學生了解新聞運作方式和特性,並據此了解所處的傳播科技生活。新聞媒體與社會、政治關係、新聞產製、媒介經營、閱聽人,都是課程的學習重點。

課程概述

本課程為共同必修課,屬通識社會學科領域。 不管你喜不喜歡,現代人離不開媒體,也離不開新聞,因此,基本的「媒體素養」為現代人所需。課程定位為訓練聰明的讀者而非訓練記者。希望透過新聞的界說、新聞實務探討及案例觀摩中,使學生了解基本傳播理論及新聞產製過程,進而有能力掌握新聞、評論新聞,並具備最基礎的國際觀與獨立思考、論述表達能力。 而隨著媒體科技發達、設備普及及技術門檻降低,人人可以參與社會發聲,人人都可能製作新聞,現代公民更需要提升「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了解什麼是新聞及新聞的演變、新聞媒體與社會政治結構的關係,學習思辨新聞、接近使用(access to) 新聞媒體,以掌握媒體公民的傳播權利。 課程主要內容包括:新聞的界說、來源及新聞價值的判斷、傳播過程與傳播效果、新聞自由、媒體擁有權學說及新聞自由相關案例、自由市場與新聞專業、新聞媒體與社會及政治關係,以及媒體現象、實例分析等。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彭芸(2008)21世紀新聞學與新聞學研究。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陳萬達(2007)網路新聞學。台北: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思平著(2008)通俗新聞:文化研究的觀點。台北市:五南
李茂政(2005)新聞學新論。台北:風雲論壇
James Glen Stovall著、楊慧娟譯(2006)網路新聞學:新媒體的應用實務與展望。台北:五南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著(1999)傳播與社會。台北:揚智文化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新聞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