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第1學期-2878 紀錄片製作與欣賞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成績︰上課討論與出席率 30 不定期點名。第一堂課點名未到者,即剔除於選課名單。
期中報告 30 觀影影評報告︰1,500字以上(個人)
期末報告 40 繳交作業方式以下選一即可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69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紀文章

教育目標

透過欣賞國內年輕導演的紀錄片、國外經典的紀錄片,讓學生了解紀錄片如何呈現不同的生命及生活,帶領學生關注不同的社會議題,切入以「人」為主體的文化反省與社會關懷,並透過導演觀點的刺激與反省,引發紀錄片與人之間的互動與成長。 從對這些紀錄片的賞析,更能貼近各個階層的生命,擴展對於事件的觀察力。

課程概述

本課程為共同選修課,不屬於通識課程。   透過欣賞國內年輕導演的紀錄片、國外經典的紀錄片,讓學生了解紀錄片如何呈現不同的生命及生活,帶領學生關注不同的社會議題,切入以「人」為主體的文化反省與社會關懷,並透過導演觀點的刺激與反省,引發紀錄片與人之間的互動與成長。從對這些紀錄片的賞析,更能貼近各個階層的生命,擴展對於事件的觀察力。針對研究美學賞析的同學則以訓練影評能力為主。 教學目標: 透過紀錄片的觀看與凝視,藉由不同生命經驗的分享與交流,引導學生討論影片中的生命、生活,從而開發學生看紀錄片的觀點與觀後表達能力。 學生通過此課程後所培養的能力: 影片欣賞暨課堂討論,身為一個紀錄片創作的導演,我將為你們解說每一部紀錄片背後導演的創作歷程,與關於紀錄片製作的相關問題,希望帶領學生更進一步地閱讀紀錄片。 本課程介紹紀錄片之美學賞析部分側重紀錄片美學、詮釋方法、相關影像理論。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Richard M. Barsam著,王亞維譯,《紀錄與真實》,1996,遠流出版社
2. Louis Giannetti著,焦雄屏譯,《認識電影》,1991,遠流出版社
3. 王慰慈,2002,<台灣紀錄片的類型發展與變遷>,《真實與再現:紀錄片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紀錄片製作與欣賞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