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第1學期-5027 第三部門與政府專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報告 30
課堂參與 20
期末報告 5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8 人選讀,尚餘名額6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孫 煒

教育目標

由非營利組織構成的第三部門的發紉雖然淵遠流長,近年亦快速發展,與政府、企業鼎足而立,共同構成現代公民社會。本課程主要採取公共行政的觀點與途徑,將研究焦點置於政府與第三部門互動的制度與政策層面之上,透過課程教材的設計,使修課同學了解當代第三部門的性質與特徵,以及非營利研究各項主題與實務運作,奠定修課同學對於當代第三部門理論與實際的基本認識。本課程畫分為三大部分:課堂講授、指定文獻報告以及研究議題報告。第一部分由授課教師親授,後兩部分由修課同學負責課堂講授。課程目標是使修課同學能夠理解當今第三部門研究的重要理論與概念以及實務經驗,奠定修課同學未來從事相關學術研究的基礎,或進入第三部門服務的準備。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一、理論概念層面
� Drucker, Peter F.著,余佩珊譯,2004,《彼得杜拉克:使命與領導》,台北:遠流。
� 顧忠華,2005,《解讀社會力:台灣的學習社會與公民社會》,台北:左岸。
� 蕭新煌主編,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二、組織管理層面
� 官有垣、陸宛蘋、陳錦棠主編,2008,《非營利組織的評估:理論與實務》,台北:洪葉文化。
� 孫煒,2007,《第三部門的治理研究》,台北:翰蘆。

三、實際運作層面
� 陳定銘,2007,《非營利組織、政府與社會企業:理論與實踐》,台北:智勝。
� 蕭新煌,江明修,官有垣主編,2006,《基金會在台灣 : 結構與類型》,台北:巨流。
� 劉麗雯,2004,《非營利組織:協調合作的的社會福利服務》,台北:雙葉。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第三部門與政府專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