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第1學期-5342 博物館學專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課堂口頭報告與討論 | 40 | |
讀書報告 | 30 | (每篇各佔10%) |
指定題目之小型博物館學研究報告 | 3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20人,已有8 人選讀,尚餘名額1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王嵩山教育目標
博物館與美術館是歷史與社會文化的產物。本課程將博物館(museums)、博物館學(museology)與博物館誌(museography)放在社會文化的脈絡(socio-cultural context)中,視博物館/美術館及其相關社會事實(social facts)為一個整體,通過內在的、歷史的、地域的、比較的、以及實踐的詮釋觀點,依序探討下列博物館學的主題。
(一)通過博物館研究(museum studies)領域中相關議題之討論,了解博物館學之結構、性質與意義:系統性的討論博物館的社會起源、博物館的歷史發展與博物館研究的基本性質。
(二)在作為社會文化表徵的博物館(museum as social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之社會相關性(social relevance)的概念之下,討論博物館學之與獨特的歷史與社會文化體系、博物館的理論與實踐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museum)和特定的社會思想(social thought)之間的關係。
(三)探索不同社會文化體系,如何以其自成一格的思考模式與社會組成方式,建構其特殊的博物館實體(museum reality);而此博物館實體又如何參與不同知識和社會文化體系的動態性建構。
(四)討論博物館學的科學與文化當代議題(如:國家與地方、促進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種源資料庫的建立、生態保育與文化保存、文物回歸、社區發展、地方史的建構、文化民主化、文化產業、族群意識等),及其與現代性(modernity)、全球化現象與臺灣地方性(locality)之建立的關連性。
課程概述
博物館與美術館是歷史與社會文化的產物。本課程將博物館(museums)、博物館學(museology)與博物館誌(museography)放在社會文化的脈絡中,視博物館/美術館及其相關社會事實為一個整體,通過內在的、歷史的、地域的、比較的、以及實踐的詮釋觀點,依序探討相關博物館學的主題。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五/12,13[FA102]
修課班級:美術專班1,2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隔週上課。美術碩士班可選, 延畢生以專班收費標準收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王嵩山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接見學生時間(事先約定)
地點:東海書苑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A)Required Readings
Bhatnagar, Anupama 1999 Museum, museology and new museology. Chapters 1, 2, 3, 4. New Delhi: Sundeep Prakashan.
Hein, Hilde S. 2000 The museum in transition: a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Washington and London: Smithsonian.
Carbonell, Bettina Messias ed. 2004 Museum studies: an anthology of contexts. Introduction, Chapters 1, 2, 3, 4, 5, 6, 7, 8, 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Macdonald, Sharon ed. 2006 A Companion to museum studies. Oxford: Blackwell.
(B)Supplementary Readings(「博物館學季刊」之參考論文閱讀隨堂指定)
王嵩山 2003《差異、多樣性與博物館》。臺北:稻鄉出版社。
王嵩山 2005《想像與知識的道路:博物館、族群與文化資產的人類學書寫》。臺北:稻鄉。
並木誠士等 2003《日本現代美術館學》。(黃貞燕等譯)臺北:五觀藝術管理公司。
並木誠士與中川理 2008《美術館的可能性》。(蔡世蓉譯)臺北:典藏。
漢寶德 2000《展示規劃:理論與實務》。臺北:田園城市。
------------------ 2000《博物館管理》。臺北:田園城市。
劉婉珍 2007《博物館就是劇場》。臺北:藝術家。
Ames, Michael M. 1992 Cannibal tours and glass boxes: the anthropology of museums.
UBC.
Belk, Russell W. 1995 Collecting in a consumer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
Bennett, Tony 1995 The birth of the museum: history, theory, politics. London: Routledge.
Boylan, Partrick 1992 Museums 2000: politics, people, professionals and profit. London: Routledge.
Burke, Peter 1992 The fabrication of Louis XIV. (許授南譯《製作路易十四》。臺北:麥田出版社。)
Duncan, Carol 1995 Civilizing rituals: inside public art museums. London: Routledge.(王 雅各譯《文明化的儀式:公共美術館之內》。臺北:遠流。)
Hooper-Greenhill, Eilean 1992 Museums and the shaping of knowledge. London: Routledge.
Hudson, Kenneth 1987 Museum of Influe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徐純譯《有影響力的博物館》。屏東:海生館。)
Kaplan, Flora E. S. 1994 Museums and the making of “ourselves”: the role of objects in national identity. Leicester University.
Macdonald, Sharon(ed.)1996 Theorizing museu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Macdonald, Sharon(ed.)1998 The politics of display: museums, science, culture. London: Routledge.
Sherman, Daniel J. and Lrit Rogoff 1994 Museum culture: histories, discourses, sp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博物館學專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