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第1學期-5406 當代文化思想與理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上課討論、平時作業(針對每個主題) 100 期末報告(super-SPACE/meta-FORM編輯出版)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5人,已有18 人選讀,尚餘名額-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羅時瑋

教育目標

2007課程專題大綱---「生命、社會與空間」 9/15(三) 課程介紹---新人文主義(第三文化)---心智與自然---羅時瑋 9/22(三) Widodo演講---Asian Coastal Cities/ Asian Architectural Heritage 9/29(三) 變的美學---羅時瑋 10/6(三) 閱讀與研討(一) 10/13(三) 閱讀與研討(二) 10/20(三) 空間工作坊 10/27(三) Presentation (I) 11/3(三) Presentation (II) 11/10(三) 生態學---林良恭老師(東海生物系) 11/17(三) 心理學---夏林清老師(輔仁大學心理系) 11/24(三) 身體現象學---龔卓軍老師(南藝藝術理論所) 12/1(三) 性別與環境---成令方老師(高雄醫學大學) 12/8(三) 認知的與美學的反身性---羅時瑋 12/15(三) 亞洲社會---高承恕老師(東海大學社會系) 12/22(三) 思想與知識社會學(尼采研究)---趙岡老師(東海大學社會系) 12/29(三) 亞洲地理---嚴勝雄老師(彰師大地理系) 1/5(三) Presentation (III) 1/12(三) Presentation (IV) 本課程規劃依三大主題進行---生命、社會與空間,第一主題包括生命、心智、生態、身體等層面探討,第二主題包括社會、思想與性別等層面,第三主題以亞洲城市及地理空間為主,另加上四次課堂報告與討論,後者為同學針對老師演講內容於課後進行發想與實作成果展現。 修課同學分成兩大組,各由一位博士生帶領,組成讀書會就每週進度研讀討論指定參考資料。每次presentation由一大組同學負責,每大組再分成2-3小組,各小組輪流報告; 另一大組同學則參與討論。 如此運作,每位修課同學將總共分擔3次presentation課堂報告部分。 每單元上課前(至遲十天前),將由博士生負責向講授老師取得上課大綱與參考書目資料,以方便同學事先預習。

課程概述

綜合研究當代東、西方哲學與藝術思想潮流,以促進建築學本體論、宇宙論和人生論本質的復甦,培養我人精微地掌握建築與都市課題之能力。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參考文獻
Brockman, John. The New Humanitists---Science at the Edge. 《新人文主義---從科學的角度觀看》,台北:聯經,2008。
Kelly, Eamonn & Leyden, Peter. What’s Next: Exploring the New Terrain for Business. 《關鍵十年:掌握未來新商業趨勢》,台北:天下文化,2004。
Bateson, Gregory. Mind and Nature: A Necessary Unity. London: Bantam Books, 1979. 章明儀譯,《心智與自然》,台北:商周,2003。
Keeney, Bradford. Aesthetics of Change. 《變的美學:一個顛覆傳統的治療視野》,台北:心靈工坊,2007。
Watzlawick, P., Weakland, J. H. & Fish, R. 《變---問題的形成與解決》,台北:張老師文化,1996。
Beck, U., Giddens, A. & Lash, S. Reflexive Modernization: Politics, Tradition and Aesthetics in the Modern Social Order. Cambridge: Polity, 1994. 《自反性現代化:現代社會秩序的政治、傳統與美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Lash, S & Urry, J. Economy of Signs and Space. London: Sage, 1994.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當代文化思想與理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