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第2學期-0221 中國禮儀文化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平常成績 | 30 | 依出席、參與課堂討論和史料解讀之情況而評定。 |
期中報告 | 40 | 依教師之規定,於課堂進行口頭報告,或是撰寫書面報告,並於規定之期限內繳交,相關規定會利用講義與課堂時間進行說明。 |
期末考試 | 5 | 根據授課內容,於學期末進行問答題式之考試。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47 人選讀,尚餘名額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張文昌教育目標
我們活在一個充滿規範的世界中,在中國歷史上,儒家「禮」是規範的主要來源。不僅在中國,同屬東亞文化圈下的日本、韓國,以至於越南,都深刻收到禮儀倫理的規範。本課程的主題便是以歷史學的觀點,立足中國,放眼東亞,探討中國禮儀文化對傳統中國與當代的影響,並對與禮教相關的規範與秩序等問題,進行學理與應用之討論。
人類社會一直面對著自由與秩序的對立,中國儒家的禮說,正是為解決此問題,而試圖提出規範的原理。由於禮學有其艱澀的成分,本課程則希望能深入淺出,引導學生進入古人所建構的禮儀的世界,並藉此省思當今我們所面臨的身體規範的困境,進而討論如何建構合理的現代社會的身體規範。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2
上課時間:四/3,4[H309]
修課班級:歷史系2,3,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不開放推廣部選課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張文昌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請事先利用電子郵件(cwcnet@yahoo.com.tw)或其他聯絡方式與教師聯繫約定時間地點。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1.教科書:楊志剛,《中國禮儀制度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重要參考書目:
◎周 何,《禮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1998。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臺北:里仁書局,1984。
◎朱筱新,《中國古代禮儀制度》,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
◎王貴民,《中國禮俗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
◎蔡尚思,《中國禮教思想史》,香港:中華書局,1991。
◎顧希佳,《禮儀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彭 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北京:中華書局,2004。
◎陳戍國,《中國禮制史》(共六冊),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2002。
◎郭善兵,《中國古代帝王宗廟禮制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杜希宙、黃 濤,《中國歷代祭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
◎李無未,《中國歷代賓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
◎魯 達,《中國歷代婚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
◎萬建忠,《中國歷代葬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
◎陸益龍,《中國歷代家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
◎李曉東,《中國封建家禮》,臺北:文津出版社,1989。
◎陳 來,《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
◎楊向奎,《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楊 寬,《西周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
◎林素英,《喪服制度的文化意義──以《儀禮•喪服》為討論中心》,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
◎季乃禮,《三綱六紀與社會整合──由《白虎通》看漢代社會人倫關係》,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梁滿倉,《魏晉南北朝五禮制度考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高明士,《東亞古代的政治與教育》,臺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3。
◎甘懷真,《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臺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3。
◎張文昌,《唐代禮典的編纂與傳承──以《大唐開元禮》為中心》,永和: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
◎吳麗娛,《唐禮摭遺──中古書儀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周鳳五,《敦煌寫本太公家教研究》,臺北:明文書局,1986。
◎黃進興,《優入聖域:權力、信仰與正當性》,臺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1994。
◎李寶臣,《禮不遠人──走近明清京師禮制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08。
◎張壽安,《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
◎吳莉葦,《中國禮儀之爭──文明的張力與權力的較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日)井上 徹著,錢 杭譯,《中國的宗族與國家禮制──從宗法主義角度所作的分析》,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
◎金耀基,《中國社會與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2。
◎楊儒賓,《儒家的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6。
◎費孝通,《鄉土中國》,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3(上海:觀察社,1948)。
◎馬小紅,《禮與法:法的歷史連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趙鳳喈,《中國婦女在法律上之地位》,板橋:稻鄉出版社,1993。
◎彭 林,《中國禮學在古代朝鮮的播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日)小島 毅《東アジアの儒教と礼》,東京:山川出版社,2004。
◎(法)牟斯(Marcel Mauss)著,汪珍宜等譯,《禮物:舊社會中交換的形式與功能》,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1989。
◎(德)埃利亞斯(Norbert Elias)著,王佩莉等譯,《文明的進程:文明的社會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1999。
◎藍吉富、劉增貴主編,《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人》,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1。
◎李 濟,〈跪坐蹲居與箕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4,1953。
◎楊聯陞,〈報:中國社會關係的一個基礎〉,收入段昌國等譯,《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6。
◎(日)西嶋定生,〈東亞世界的形成〉,收入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二》,北京:中華書局,1993。
◎(日)小島 毅著•張文朝譯〈明代禮學的特點〉,林慶彰等主編,《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6。
◎王汎森,〈近代中國私人領域的政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國禮儀文化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