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第2學期-1806 科技與性別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memo | 60 | |
期中考 | 20 | |
平時成績 | 10 | |
報告 | 1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30 人選讀,尚餘名額4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鄭斐文教育目標
一課程簡介
活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社會,科學/科技早已滲入我們的生活當中。本課程主要由是科技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簡稱STS)領域的選修課程。承接近幾年來台灣社會科學界sts研究與課程的蓬勃發展,本課程設計關注於科學、技術與文化的議題,並藉由科技與文化相關現象的討論,使得學生省思瞭解科技與人文思考的關係。
本學期將從性別文化與科技的關係談起。本課程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各自簡介科學、文化與性別的關係,側重討論女性主義與科學研究各自的發展與其匯流的歷史。第二部分將關注比較多性別議題,將分為性別與藝術、性別與身體、性別與技術。本課程著重於文化研究中的身體研究,包括性別化的身體如何與生物與自然的概念連結,因此我們可以從生物生殖、基因遺傳、紋身、美容等現象探討現代身體的社會建構性。另外,STS的研究中,有很多得到女性主義研究的啟發與養分,兩者皆有的特色在於跨學科的整合,以及與生活經驗、弱勢族群的經驗有關,本學期將結合STS研究中的性別與文化議題做一完整的介紹。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三/5,6,7[C104]
修課班級:社會系2,3,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不開放推廣部附讀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鄭斐文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ss543 friday 2:00-5:00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季刊no. 43,〈性別教育融入醫學意識〉;no. 42,〈性別與腦袋〉。
傅大為,2009,《回答科學是什麼的三個答案:STS、性別與科學哲學》,第四章『性別與科學』。
成令方、吳嘉苓,2004,「科技的性別政治:理論和研究的回顧與前瞻」,《科技、醫療與社會》,第三期。
蔡麗玲、王秀雲、吳嘉苓。2008。〈性別化的科學與科技〉,《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巨流。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二十一章,〈科技、風險與社會〉。
Schiebinger, L. (2004). 余曉嵐譯,陳恆安校訂,「獸」何以稱為「哺乳」動物。載於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主編),科技渴望性別(21-75頁)。台北:群學。
Martin, E. (2004). 顧彩璇譯,吳嘉苓校定,卵子與精子。載於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主編),科技渴望性別(199-224頁)。台北:群學。
Showalter, Elaine, 1992。周芬清譯,〈婦女、瘋狂與英國文化:婦女疾病與男性社會〉,《當代》,69期。
鄧惠文,〈精神醫療與性別:以憂鬱症為例〉,《醫療與社會共舞》。
P. Abbott and C. Wallace原著,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張君玫譯,1996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Feminist Perspectives 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
Young, Iris M. 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何定照翻譯。第六章(月經冥想)(p. 167-211)
Yalom, M著、何穎怡譯,《乳房的歷史》。(六、七、八章)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科技與性別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