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第2學期-5053 貨幣社會學(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平時成績及期末報告 | 10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9 人選讀,尚餘名額6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陳介玄教育目標
二千零八年全球金融風暴之後,台灣要面對的問題是:重新復甦中的全球金融體系,台灣有什麼獨特的機會可以掌握?國家在面對外部區域及全球金融系統變遷的過程中,如何善用國內金融系統已有的基礎,攫取區域金融產業發展的有利機會,提升國家金融服務產業的競爭力?從歷史來看,每一次重大的金融風暴之產生,都帶來全球或區域金融中心的位移,十八世紀從荷蘭阿姆斯特丹移到英國倫敦,以及二十世紀從英國倫敦移往美國紐約,都是同樣的故事。在全球金融中心的移轉過程,牽涉到許多與核心有往來之半邊陲城市和區域的變化。很顯然的,二千零八年的金融風暴,某種角度說明了美國金融霸權之受創,與中國在全球金融地位的可能崛起。這說明了夾在兩強中間台灣的危機與挑戰。這個挑戰,來自於對臺灣作為一個國家整體的策略性發展,已不能再緊守製造業的發展策略性思維,而必須從金融的制高點擬定其未來的發展策略。二千零八年金融風暴說明了一個殘酷的事實,金融資產可以槓桿實體資產到超乎所有規範體系容忍的範圍。這也就說明了國家必須有能力在實體資產與金融資產的發展過程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對台灣而言,它不是一個像美國及中國的大國體系。所以容易在區域及全球金融系統中,建立自已有效的策略點。然而,歷屆政府所喊出的口號,希望將台灣發展成亞太金融中心,或者亞太籌資中心,都沒有落實。全球金融風暴給台灣政府再一次的機會,使其能利用自身財富發展的優勢,創造出某些金融產業在區域競爭上的優勢。本課程嘗試利用貨幣社會學的理論架構,及台灣、香港、新加坡的經驗素材,探討上述問題。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一/10,11,12[SS401]
修課班級:社會碩博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陳介玄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與授課教師約定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Barry Eichengreen. 1996. Golden Fetters: The Gold Standard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1919-1939.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其他讀本,授課教師將於課堂上指定。)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貨幣社會學(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