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第2學期-5131 宗教與生命教育專題研究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常考核 40 包括參與上課報告與討論以及讀書心得報告
期末報告 60 期末報告內容可以是宗教取向生命教育理論的研究,也可以是實務性的教學活動或教材設計,並以投稿研討會論文發表為撰寫目標。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5人,已有5 人選讀,尚餘名額1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趙星光

教育目標

本課程為本所發展生命教育教學與研究特色,所開授探討生命教育理論與實務的共同選修課程。課程的設計從生命教育培育正向積極的生命價值目的著手,讓學生透過對宗教的共同本質,台灣與世界主要宗教的緣起、基本教義與實踐方式的了解,進一步探討宗教如何影響個人與群體的生命價值與生活實踐,思索不同宗教意識與實踐對各種人生層面關連性議題的影響,以利發展宗教取向生命教育的教學課程與實踐推廣。修課學生在本課程中,可以獲得下列四方面相關的知識與訓練: (一) 瞭解生命教育以及宗教取向生命教育的意義、目的與內涵 (二) 認識與理解宗教的意義、本質與內涵 (三) 認識與理解世界與台灣社會主要宗教的傳統以及文化特質 (四) 認識與理解宗教在人類歷史、文化及社會中所蘊含的深度與廣度 (五) 認識宗教與個人生命的內在關聯性 (六) 進行規畫宗教取向的生命教育教材與活動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王陽明,2009,窮得只剩下錢。台北:橄欖出版社。
方立夫,1994,中國佛教與傳統。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史密士•休斯頓 (Huston Smith),1998,人的宗教-人類偉大的智慧傳統。
劉安雲譯,台北:立緒出版社。
卡森 D. A. Carson,1997,認識苦難的奧秘。台北:校園書房。
吳秀碧,2006,生命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案。台北:心理出版社。
何福田主編,2008,生命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
沙塞保-康•丹 (Dan Cohn-Sherbok),1999,猶太教的世界。傅湘雯譯,
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林治平等,2004,生命教育之理論與實踐。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美容,1993,台灣人的社會與信仰。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保羅、田立克,1994,信仰的動力。魯燕萍譯,台北:桂冠。
秦家懿•孔漢思,1989,中國宗教與西方神學。台北:聯經出版社。
索甲仁波切 Sogyal Rinpoche,2006,西藏生死書。鄭振煌譯,台北:張老師。
夏塔克•西貝兒,1999,印度教的世界。楊玫寧譯,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張淑美主譯,2007,生命教育:推動學校的靈性課程。高雄:學富。
莊孔韶,1996,金翅。台北:桂冠出版社。
單國璽,2008,生命告別之旅。台北:天下文化。
董芳苑,2009,探索基督教。台北:前衛出版社。
詹德隆,2001,宗教教育:理論、現況與前瞻。台北:五南。
簡鴻模等,2007,宗教學概論。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編著。台北:五南。
懷德海,1995,宗教的創生。蔡坤鴻譯,台北:桂冠。
遠藤周作,1999,深河。林水福譯。台北:立緒。
鄭素春,2002,道教信仰、神仙與儀式。台北:商務出版社。
蔡培村、武文英,2008,生命教育-探索與修煉。高雄:麗文文化。
Lewis, C. S., 2009,四種愛 “The Four Loves”。梁永安譯,台北:立緒。
Markham, Ian S. and Tinu Ruparell. (eds.) Encountering Religion. Malden, MA.: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Paden, William E. 1992. Interpreting the Sacred. Boston, MA. :Beacon Press.
Smart, Ninian. 2003. The Word’s Religions. Cambridge, UK: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教育資料集刊,2001,(26)生命教育。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宗教與生命教育專題研究 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