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第1學期-1817 東亞資本主義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成績 20
時事報導與口頭評述 30
期中作業 25
期末作業 25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52 人選讀,尚餘名額-1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魏少君

教育目標

本課程為東海社會學系「企業與社會」學程之選修課程,授課對象為社會學系大學部二年級以上,並且對於經濟發展相關主題具備高度興趣之學生。本課程研討主題將以東亞國家於戰後至今的資本主義發展經驗作為軸線,探討東亞新興國家的工業化、金融化與政治經濟轉型問題,本課程將帶領學生思考長期在政治經濟學、發展社會學領域所關切的理論與歷史課題,包括:為什麼東亞能夠在二次戰後迅速完成工業化模式的轉型?在什麼意義上,東亞新興工業化國家之間具有類似的發展模式?東亞的國家政策在建構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金融體制的發展以及金融風暴對於東亞資本主義所產生的影響為何?什麼是當前東亞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特徵與結構困境?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蘇耀昌、趙永佳,1997,〈綜編當前關於東亞發展的幾種觀點〉。頁1-24,收錄於羅金義、王章偉合編,《奇蹟背後》。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Woo-Cummings, Meredith(禹貞恩)著,曹海軍譯,2008,《發展型國家》。長春:吉林出版社。
高柏著,安佳譯,2007,《經濟意識型態與日本產業政策:1931-1965年的發展主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黃崇憲,2010,〈從開港到加入WTO:當代台灣資本主義的歷史與結構轉型〉。頁137-170,收錄於黃金麟、汪宏倫、黃崇憲主編,《帝國邊緣:台灣現代性的考察》。台北:群學出版。
王振寰,2003,〈全球化與後進國家:兼論東亞的發展路徑與轉型〉。《台灣社會學刊》31:1-44。
瞿宛文、安士敦合著,2003,《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略》。台北:聯經出版。
李易駿、古允文,2003,〈另一個福利世界?東亞發展型福利體制初探〉。《台灣社會學刊》31:189-241。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東亞資本主義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