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第1學期-2388 建築設計習作(五)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兩次設計之正評 90
平時成績(含點名及作業繳交) 1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29 人選讀,尚餘名額4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阮偉明

教育目標

1. 建立對於基地涵構的分析與整合的能力(與建築或都市系統的整合)。 2. 建立設計概念發展的思考邏輯。 3. 理解合理的建築空間動線和序列的安排(包含內部與外部)。 4. 建立複合性空間內容(program)的組織方式。 5. 理解不同功能整合時的必要公共與私密性的考量(建築邊界的議題) 6. 室內、外邊界界定(立面設計與牆剖面觀念的議題) 7. 建立建築構築(Tectonic)- 構造、結構與設計概念的整合。

課程概述

在經過二年級設計課的教育後,學生應該已經熟悉基本尺寸與尺度的設計,以及對於空間內容(program)之組織和基地條件考慮的初步之練習。 在三年級的設計課程中我們強調更深入的整合性的練習,這些練習應能包含一些基本的建築專業議題,例如: 1. 對於基地涵構的整合觀念(與建築或都市系統的整合)。 2. 合理的空間動線和序列的安排(包含內部與外部)。 3. 複合性program的組織方式(包含: 垂直和水平的)。 4. 不同功能整合時的公共與私密性考量(邊界的議題)、 5. 室內、外邊界界定(立面設計與牆剖面觀念的議題) 6. 以及更重要的建築tectonic- 構造與結構與這些概念如何產生相輔相成的結果。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建築設計課沒有一定的參考書籍,任何書籍都可以是建築設計的參考書,以下是推薦的基本參考書

基本構成理論
1. Francis D. K. Ching, 呂以寧等譯, 建築:造型、空間與秩序,台北: 六合出版社

2. Roger H. Clark, Precendents in Architecture: Analytic Diagrams, Formative Ideas and Partis, Wiley, 2004

3. Roger H. Clark, Precendents in Architecture, 2nd Edition, Wiley, 1996
中譯: 建築典例, 台北: 六合出版社。2. Colin Rowe and Fred Koetter, Collage City, Cambridge: MIT Press, 1983

建築與都市空間
1. Colin Rowe & Fred Koetter, Collage City, The MIT Press, 1983

2, Rem koolhaas, Delirious New York, The Monacelli Press, 1994

3. Rob krier, Urban Space, Rizzoli, 1993

4. Robert Venturi, Learning from Las Vegas, MIT Press, 1977

5. Kevin Lynch, The Image of City, The MIT Press, 1960

觀念與作品
8. Aaron Betsky, Violated Prefection, Rizzoli, 1990

9. Charles Jencks. Language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Rizzoli, 1991

10. Antoine Picon, Digital Culture in Architecure, Birkhäuser Architecture, 2010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建築設計習作(五)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