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第1學期-2520 基地分析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作業 50
期末考 40
期末研究報告 1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39 人選讀,尚餘名額3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李瑞瓊

教育目標

「基地分析」〈site analysis〉是「基地計劃」〈site planning,注意是動名詞〉流程中很重要的一個階段。通常,它是受前導的計劃目標或問題發掘所影響。 而這裡所指的基地計劃,就是同學在大二、大三景觀設計系列課程,所學習到的設計流程或設計方法之另一個稱呼。至於大四所學的大面積、大尺度景觀規劃,則屬於更高階的環境規劃〈environmental planning〉之工作範疇。相對於基地計劃之對應環境規劃,「基地分析」也可提昇廣度至環境資源調查分析〈environmental resource analysis〉,或甚至變化為擬訂重大政策之用的環境影響評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不少初學者對「基地分析」有一些誤解,例如:只要上google earth瀏覽一下基地,就以為是作完基地分析;或是,變成了過猶不及,以為基地分析要做到無所不調查、無所不作分析才行。其實,這二個思考,都是錯誤的想法。 一般而言,「基地分析」因時間、資源等條件成本之故,可分為『基地初勘』及『進一步的調查分析』等兩大類。本課之授課重點,則是著重於後者。 本課定義:學習「基地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協助景觀設計流程之發展,在設計問題或目標之引導下,對環境基地特性〈自然、人文、美學等〉就可行性、或土地使用適宜性等項目加以分析探討,俾便後來的資料合成〈synthesis〉,以尋求最好的環境或土地使用配置方案。這個配置方案,就是被大家通稱的『基地配置計畫』〈site plan〉。 因此,前述之基本理念之下,本課之課程目標列示如下: 〈一〉配合基地計劃理論,讓同學學習如何發掘基地特色、研析發展潛力與限制,以提供基地配置之參考。 在設計流程之各階段中,「基地分析」工作之執行,是介於“問題發掘”(problem identification)之後,“設計構想提出”(design concept) 之前。因此,本課程之授課重點,就是讓同學明白三者關係如何轉換。並可以在大二、大三設計課程學以致用。 〈二〉配合本課之時間,選擇部份重要分析項目,讓學生實際操作,以增加基地分析之實務能力。 〈三〉配合永續景觀設計議題,讓同學可以將基地分析之訓練,運用在大二、 大三之設計系列課程。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本課有指定必讀之參考書如下:
1.Russ, Thomas H. 2009.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 Handbook. 2nd edition. McGraw-Hill. New York.
本書有中譯本:
張效通譯• 2011• 敷地計畫與設計手冊• 六合出版社• 台北•


其他非指定之重要參考文獻,亦繼續列示如下:
2.Brown, Robert D.; and Gillespie, Jerry J. 1995. Microclimate
Landscape Design.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3.Marsh, William M. 1991. Landscape Planning: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 2nd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本書有中譯本:
李麗雪、林孟立、陳惠美、葉美智等合譯• 2002• 環境景觀之規劃與運用•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公司•
台北•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基地分析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