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第1學期-3269 中華文化的發展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作業(摘要、分組報告) 4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2人,已有72 人選讀,尚餘名額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陳麗惠

教育目標

中華文化綿長數千年,要在短短一學期中就能完整說明實屬不易。為了給予學生較為宏觀的格局,因此本課程選擇政治、學術、經濟等面向,一方面打破斷代的時間限制,觀察中國歷史的長期發展脈胳。另一方面則是透過中西歷史文化對照與交流的單元,既可理解中國文化本身的獨特性,也能夠反省其中的不足之處。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Robert Jones Shafer原著,趙干城等譯《史學方法論》,(台北:五南,1990)
胡昌智《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1988)
「歷史意識與歷史教育」單元,《當代》120,1996。
鄭欽仁等著《中國文化新論(制度篇)》,(台北:聯經,1982)
黃俊傑等著《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一、二),(台北:聯經,1982)
杜正勝《周代城邦》,(台北:聯經,1981)
王健文《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論及其正當性基礎》,(台北:東大,1995)
余英時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1980)
余英時 《中國歷史轉型期的知識份子》,(台北:聯經,1992)
王曾才《西洋近世史》,(台北:正中,1977)
張椿年《從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義研究》,(台北:淑馨,1994)
黃仁宇《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台北:聯經,1991)。
余英時《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台北:時報,1985)
艾田蒲原著,許鈞等譯《中國之歐洲》,(河南:人民,1992)
費正清等著,陳仲田等譯,《中國:傳統與變革》,(江蘇:人民,1992)
費正清等著,黎嗚等譯《東亞文明:傳統與變革》,(天津:人民,1992)
史景遷原著,黃秀玲等譯《胡若望的疑問》,(台北:唐山,1996)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華文化的發展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