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第1學期-5093 藝術模式臨床社會工作專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作業ABC各佔30% 90
出席 1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13 人選讀,尚餘名額57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王秀絨

教育目標

本課程將提供給修課的研究生達到以下學習目標: 一、 瞭解藝術助人模式之基本概念及其在工作上之應用,如:客體關係、非語言之溝通方式、情感轉移,及涵容等議題。 二、了解藝術媒材、空間、及專業關係之界限;並藉由藝術媒材體驗play, creative � and self(遊戲、創造及自我);體驗內容包括:粉蠟筆、水彩、黏土、拼貼;� 個別方式、團體方式;自發性、結構式…等;及神話、故事之想像。有自由� 塗鴉,隨意創作,及不被評斷、不被詮釋之體驗很重要。 三、 瞭解「創傷」及缺乏「依附關係」對兒童青少年及成人之後續影響。 四、 瞭解藝術模式如何運用於不同(包括可能是棘手的難以處理)之受助對象:兒童、少年、家庭、婦女、老人、精神病患者、家暴性侵倖存者、受刑人、情緒身心障礙者等。 五、 相關工作人員學習如何 “using art”及瞭解其與art therapy之不同。 六、進行全人思考-兼顧理性與感性之體驗學習,當內在情緒情感獲得關照之� � 後,外在的行為改變乃成為可能。同樣重要的,作為助人者要有機會學習覺� 察及應用自己的真正感受,這部分在臨床工作中是必備要件。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許家綾譯(民95)青少年藝術治療。台北:心理出版社。原著者Bruce L. Moon (?) The Dynamics of Art as Therapy with Adolescents
Tessa Dalley 等著,陳鳴譯(1995)。藝術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遠流。
老師自編教材。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藝術模式臨床社會工作專題 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