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第1學期-5112 專題討論101-1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上課出席、提問、參與 30
6篇心得 50
總結心得 2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30人,已有21 人選讀,尚餘名額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趙星光

教育目標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已經確定於民國103年正式實施,為了確保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後國民中學學生的學習品質,教育部已經規劃國民中學學生的補救教學辦法。從今年八月起,經過診斷評量篩選測驗未達基本學習標準的學生,就是屬於「學習低就學生」,學校將要進行補救教學。為確保十二年國民教育的順利推動,並確保取消高中升學考試後國中小學的教學與學習品質,教育部以及各地方教育主管單位,已經結合教育行政、中小學主管以及學者專家,分別從「有效教學」、「多元評量」、「適性輔導」與「補教教學」等面向展開研討,期讓十二年國民教育的實施帶動國家教育的轉型,讓學生能接受更適性多元的教育,造就國家更多可用之材。 從教育社會學的觀點深入觀察,未來需要接受補救教學的「學習低就學生」,大部分皆有其社會、經濟與家庭不利背景,因此這些學生若是僅接受課業的補救教育,因個人、社會與家庭的不利背景之限制,而有學習動機低落、學習成效欠佳等結果,無法達成原來補救教學設計的目的。在為這些「學習低就學生」規劃與實施補教教學前,參與的補救教育教師若有「生命教育」的相關素養,透過對學生生命情境的同理,生命價值的尊重與培育,進而鼓勵學生透過多元學習去展現個別生命的特質,將可以強化落實補教教學的成果。 本所(中心)基於上述理念,並配合本所生命教育的網絡資源,將生命教育理念融入補救教學的實施規劃,特舉辦「補救教學與生命教育」系列學術講座,期讓參與本講座的教師,有機會從接受補救教學學生的生命意義建構面向,思考以何種認知、態度面對這群「學習低就學生」,不僅在知識面與技術面給與課業的補救,更重要的能從生命同理的面向,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協助這些學生從學習尊重自己,感受珍惜社會、學校與教師提供的關懷,進一步願意用心學習成就自我。因此,本系列的講座將以瞭解學習低就學生的特質為經,建構低成就學生的生命價值觀為緯,規劃六次的系列性講座,以提升中小學教師對補救教學對象的瞭解與同理,並具有生命教育自我生命價值的建立視野,能不僅在課程教學上,更能進一步影響接受補救教學學生的生命價值觀,協助學生建立自信發揮生命的潛能。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Freire, Paulo. 方永泉譯,2003,《受壓迫者教育學》。台北:巨流。
Sandel, Michael, J. 2011,《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台北市:雅文。
何福田編,2006,《生命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秀碧編,2006,《生命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案》。台北:心理出版社。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專題討論101-1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