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第1學期-3359 社會:城市與影像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到課率 | 15 | |
作業 | 25 | |
期中報告或口頭報告 | 30 | |
期末報告 | 3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95人,已有123 人選讀,尚餘名額-2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郭任峯教育目標
本課程從文化研究的取向,考察都市空間與社會文化的關係,並透過影像來幫助我們認識紐約、巴黎、芝加哥、拉斯維加斯、洛杉磯、東京、香港與台北等當代國際型都市的獨特面貌,更進一步探討影像生產與城市文化相互參照與彼此建構的密切關聯。本課程期望以活潑且具有批判意識的方式,來探討都市這個微型社會的空間政治與文化論述等議題,並透過各種動靜態影像的賞析,培養人文關懷與反思。
課程概述
通識課程不同於專業課程,實乃著重引導學生主動關懷、探索與實踐人類的終極價值與智慧;同時通識課程所提供的知識,不是專業課程的淺薄化,而是具有厚實感的基礎知識。本校根據創校傳統、校訓與辦學理念訂定通識教育定四大基本素養:求真素養、篤信素養、力行素養與宏通素養,以具體落實本校通識教育之理想。希望本校學生能發揮自主學習精神,在通識課程老師的引導下,逐漸培養其通識教育基本素養,並期待能終身學習。各種基本素養並訂有具體的學習成效指標,以做教學與學習成效之自我檢證的具體指標,分述如下:求真素養(自然領域):1.學習自然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探索物理與生命世界的微妙,2.發揮就事論事的精神,3.能參與科學議題相關的公共事務。篤信素養(人文領域):1.學習人文精神以探索內在自我與領會人類文明的深層價值,2.發展自律精神,3.能運用理性進行道德推理。力行素養(社會領域):1.運用社會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激發學生的傾聽與溝通能力,2.承認與尊重多元差,3.實踐民主審議的精神。宏通素養(跨領域):1.追求人類的整體價值,2.融通求真、篤信、力行等素養於個人生命之中。各領域的課程對於學習成效指標可以跨選,不必拘泥。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三/5,6[H104]
修課班級:共必修1-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教師自主加選 1F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郭任峯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約談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Edward Glaeser。《城市的勝利》。時報出版,2012年。
Joel Kotkin。《城市的歷史》。左岸文化,2006年。
殷寶寧《情欲•國族•後殖民:誰的中山北路?》。左岸文化,2006年。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凝視驛鄉VOYAGE15840:移工攝影集》。INK印刻,2008年(二版)。
吉見俊哉。《博覽會的政治學》。群學,2010年。
吳鄭重《廚房之舞》,聯經,2010年。
呂紹理。《展示台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的形象表述》。麥田,2005年。
姚瑞中+LSD。《海市蜃樓I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田園城市,2011年
阮義忠。《台北謠言》。行人文化,2012年
黃孫權。《綠色推土機》。獨立媒體,2012年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城市與影像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