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第2學期-0052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期中考 | 25 | |
期末考 | 25 | |
課前閱讀與課間習作、課間討論 | 25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26 人選讀,尚餘名額34人。
本課程可網路登記,目前已登記人數為 3 人,選上機率為99.9%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朱衣仙教育目標
一、使學生得以藉由文學與相關藝術文本認識中國大陸三、四十年代左翼文學迄今的文學表現與文化現象。
二、使學生透過文本細讀感受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在文學語言與創作形式上的精彩表現。
三、使學生能關切中國社會自20世紀以來的幾個重要議題,並透過文本對這些議題進行思考與辯證,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四、使學生瞭解文學與電影之間以及不同書寫/傳播媒介之間的差異與特質,並使學生能透過比較,發現文本與媒體、社會脈絡之間的互動關係。
五、使學生得以學習用「讀劇」的方式與文本互動,以深入瞭解文本,並從中開發創作與演出潛能。
課程概述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左翼文聯興起後到文革期間的大陸文學由於歷史語境的特殊性,以及1980之後對文革記憶的描述與反思,使之不論在題材、內容與形式上都發展出有別於其他華語語系文學的表現。而當代傳媒文化的發展與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則使得對歷史的記憶與反思以及相關的文學文本被透過視覺化、影音化(美術、電影)的方式轉化為「文化資本」的現象。希望透過本課程開啟學生對當代華語文學文本、文化現象的興趣,並對中國當代議題產生關注。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二/5,6,7[C214]
修課班級:中文系3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日中文三優先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朱衣仙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三/5,6,7,8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教師自編讀本
於可訓:《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台北:秀威,2013。
陳思和:《當代大陸文學史教程》。台北:聯合文學,2001。
陳曉明:《中國當代文學主潮》。北京:北京大學,2009。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2007。
余華:《十個詞彙裡的中國》。台北:麥田,2011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 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