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第1學期-1236 材料科學導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出席率 5
小考及作業 35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43 人選讀,尚餘名額27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苗新元

教育目標

課程的安排上順序是: 1. 原子結構:以便於了解各種原子之相似性以及差異性。 2. 原子鍵結:以便於了解材料性質之相似性以及差異性。 3. 晶體結構與非晶質構造:以便於了解材料性質之相似性與差異性原自於原子排列的不 同。 4. 材料的物性: 材料對於環境的響應,例如:力學、電性與磁性分別對於機械、電力與磁力的響應。其他重要的特性,如熱(熱傳導與熱容量)、光學(吸收、傳輸與散射的光)以及接觸的環境(如耐腐蝕性)的化學穩定性。 5. 半導體材料: 6. 半導體元件 7. 材料之選擇 ■ 課程內涵 (Course Contents) 所以本課程對學員的引導方式是: 1. 原子和固體首先在1930年代被解釋,在物理和化學觀念的結合下,材料特性與微觀結構之間的被關聯了,且開啟了材料科學的應用領域。且這門科學的發展也為材料設計工程提供了知識基礎。 2. 教學目的在使學員了解材料的行為特性是如何?!並藉由量子力學解釋為什麼他們有不同的特性。 3. 尤其加重半導體材料部份的知識與原理份量。因為在電機系中了解半導體材料的來源、特性及應用是重要的。 4. 半導體元件特性(與電子學連接)

課程概述

材料科學主要為探討與研究材料構造、特性與製程間之關係;材料工程則注重材料應用知識,其以材料科學之本質為基礎來設計或管理材料之結構,以製成預定之性質,本課程規畫介紹材料之結構、性質、性能與製程等四部份間之關係。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Foundation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4rd edition, William F. Smith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材料科學導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