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第1學期-2160 畢業專題: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15%,學期點名3次,缺席1次扣總成績5%。(個人) 15
期中期末考各5%。(個人) 5
團隊討論紀錄5%。(團隊) 5
期中報告20%。(團隊) 2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15 人選讀,尚餘名額4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張育誠

教育目標

本課程之目標在使修課學生: 1.瞭解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等相關概念,且非理所當然的理解這些概念,而是能對此類社會現象進行反思。 2.將組織社會學、經濟社會學、研究法所學相關概念實際應用,針對所選議題提出解決方案。 3.透過小組合作實際形成一個社會企業創業提案並於課堂中發表。 由以上目標,在培養社會系學生關懷社會、批判與獨立思考能力的同時,亦培養團隊合作、解決問題、企劃提案等有助職涯發展的能力。 課程內涵 本課程為學年課,分上下二學期進行,本次選修為105學年度第一學期課程。為方便同學了解整體課程的設計,因此上下學期課程皆先在此說明,各週進度則先說明上學期內容。 整體而言,課程分程二條軸線,其一為概念的講授,範圍包括組織理論、經濟社會學、研究方法、管理學等領域,以社會企業、社會創新為現象端的依據,挑選合適的概念於課堂中講授。 概念的內容方面,上學期主題包括社會企業、社會創新的概念介紹、運用研究方法找尋社會需求與創新的可能外,並介紹Osterwalder等人所推廣的商業模式分析方式。其中,由於本課程需要同學調查社會需求,同時做出創業提案報告,因此我使用此一商業模式做為教學主題。因為此模式涵蓋了許多社會學、管理學相關的概念,如利害關係人,合法性、價值、文化等,也納入了許多商管常運用的分析方式,因此合於本課程所需。再者,其圖表化的表現形式,方便同學小組討論、腦力激盪,也可使同學們的創業提案內容簡潔快速溝通。 下學期的概念講解則包括募資、發表技巧等較實務的概念,同時,也包括了對本課程內容的各種反思。在實務概念方面,主要是配合同學創業提案的進度,在上學期深入瞭解社會需求、提出基本的商業模式架構之後,下學期開始討論如何維持財務的平衡、如何募資與發表等。反思方面,儘管社會企業、社會創新等名詞,在近年成為焦點,但我認為做為一個社會系的學生,很重要的一個部份,便是對各種常識、理所當然的想法進行反思。因此,在學期中後段,將討論相關概念的發展、引發的正反批評等。希望透過本課程,讓同學不僅能瞭解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等概念,更能對此有所反思、形成自己的看法與意見。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相關參考書目
如前所提,本課程需要相當多的社會學知識與概念,請同學多修習系上其他課程,有助本課程的進行。另,以下書籍可參考閱讀:
賴建誠,2011,近代中國的合作經濟運動:1912-1949。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彭慕蘭、史蒂夫.托皮克,2007,貿易打造的世界:社會、文化、世界經濟,從1400年到現在,台北:如果。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畢業專題: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