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第1學期-2162 生物科技與社會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Attendance and Participation | 10 | |
Weekly Memos | 32 | |
Discussion Leader | 13 | |
Midterm | 2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31 人選讀,尚餘名額2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陳正慧教育目標
課程簡介及教學目標:
大家都聽過「生物科技」這個名詞,但生物科技是什麼? 為什麼生物科技被認為是繼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之後,另一項能對人類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的科技? 若是如此,我們要如何解讀這個新興科技? 如何理解生物科技對人類社會在醫藥、農業、環境、文化、道德、倫理等方面已經造成的深刻影響及轉變?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如何管制這個爭議性極高的科技? 面對這個據稱能帶來人類希望與毀滅的科學技術,我們要如何抉擇?
在「生物科技與社會」這門課中,我們要試圖探討這些問題。同學們不用擔心深奧複雜的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知識,我們學習的重點在於掌握不同生物科技應用的方式及範疇,理解這些應用對人類社會與環境的可能影響;深入思考生物科技的利與弊,認識科技與社會之間相互糾纏的關係;並反省「誰在操控科技?誰能管制科技?」這些意義深遠的課題。
在學習上,這門課的設計主要是以「個案研究」的方式,透過對每個個案的研讀探討,去了解生物科技不同的應用,及其背後蘊含的法律、倫理、與社會意涵。必需說明的是,「生物科技」其實定義龐雜,涵蓋許多應用極廣的技術與領域。思考之後,也為便利同學學習,老師將生物科技定義為:「重組DNA及細胞,與組織培養等技術的應用。」在此定義之下,可以討論的個案仍然很多。在時間的限制下,我把焦點放在醫藥及農業生物科技上,因為前者對我們的醫療與健康影響甚鉅,更可能重寫我們對「人」的基本定義;後者的產品則已經上市,引起的抗爭與辯論至今不休,所謂的「基改革命」正席捲全球。個案的選擇以真實案例的應用為主,未來可能造成巨大影響的為輔。在這個原則下,我們將要探討的個案,除了極少數之外,多發生在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台灣的個案仍不夠多,反應出台灣在生物科技發展上,仍需急起直追,與先進國家競爭。
目前台灣社會學界對生物科技的研究相對有限,生物科技與社會這方面的議題對很多社會系的學生來說,仍屬陌生。這門課不在於強調冗長複雜的理論論述,而是希望啟發學生:如何研究生物科技的社會意涵?哪些議題值得關注?又該如何探究?學生學習的重點在於理解生物科技個案,以及培養獨立思考、分析、辯論議題的能力。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3-0
上課時間:二/2,3,4[SS210]
修課班級:社會系2-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推廣部隨班附讀請獲得老師同意。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陳正慧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Wednesday 2-4PM or by appointment, SS 547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參考書籍:
在此選擇性地列出一些參考書籍,有*號者我們會選讀其中一些章節。
* Harris, John著、蔡甫昌等人譯,2006,《複製、基因與不朽: 基因革命的反思》。台北縣:桂冠。(Harris, John, 1998, Clones, Genes and Immotality: Ethics and the Genetic Revolution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Boyes, Ingeborg著、杜默譯,2001,《基因騙術》。台北:時報出版社。(Boyes, Ingeborg, 1999, Unnatural Harvest: How Genetic Engineering is Altering Our Food. Toronto: Doubleday Canada.)
* Weber, Karl著、顧淑馨等譯,2010,《美食有限公司:美國食物與美味食物的真相》。台北縣:繁星多媒體。(Weber, Karl, ed., 2009, Food Inc.: How Industrial Food is Making Us Sicker, Fatter and Poorer—And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 New York: PublicAffairs.)
* Klotzko, Arlene Judith著,師明睿譯,2004,《複製人的迷思》。台北市:天下遠見。(Klotzko, Arlene Judith, 2004, A Clone of Your Own? The Science and Ethics of Clon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Martineau, Belinda著、楊玉齡譯,2002,《蕃茄一號: 全球第一個上市基改食品「莎弗蕃茄」的起與落》。台北: 遠流。(Martineau, Belinda, 2001, First Fruit: The Creation of the Flavr Savr™ Tomato and the Birth of Biotech Food. New York: McGraw-Hill.)
* Tagiaferro, Linda and Mark V. Bloom著,2001,《看基因在說話》。台北,凱信。(Tagiaferro, Linda and Mark V. Bloom, 1999, 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Decoding Your Gene. New York: Alpha Books.)
* Smith, Jeffrey M.著、張木屯譯,2012,《欺騙的種子:揭開政府不想面對、企業不讓你知道的基因改造滅種黑幕》。台北市: 臉譜。(Smith, Jeffrey M, 2003, Seeds of Deception: Exposing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Lies About the Safety of the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s You’re Eating. Fairfield, IA : Yes Books.)
* Huxley, Aldous,著,孟祥森譯,1994,《美麗新世界》。台北市:桂冠。(Huxley, Aldous, 1977, Brave New World. London : Granada Publishing.)
* Buchman, Allen, Dan W. Brock, Norman Daniels, Daniel Wikle著、蕭郁雯譯,2004,《從機會到選擇:遺傳學與正義》。台北市:巨流。(Buchman, Allen, Dan W. Brock, Norman Daniels, and Daniel Wikle, 2000, From Chance to Choice: Genetics and Justice.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Schurman, Rachel and William A. Munro著、池思親譯,2014,《把「吃什麼」的權力要回來:掰掰孟山都,世界公民的糧食覺醒運動》。台北市:臉譜。(Schurman, Rachel and William A. Munro, 2010, Fighting for the Future of Food: Activists versus Agribusiness in the Struggle over Biotechnolo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生物科技與社會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