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第1學期-3843 中文:文學欣賞與實用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25
期末考 25
平時成績(出席率、課堂表現) 30
作業成績(上述二項) 2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59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李佳蓮

教育目標

本課程為大一必修中文課程,課程名稱為「文學欣賞與實用」,具體內容則聚焦在「古典詞曲賞析與實用」。 詞有別於詩,屬於中國文學史上風格特殊的文體,透過曼妙宛轉的曲律,情意的表達更加細膩曲折、意境深遠幽渺。而曲分散曲、劇曲,更是抒情與敘事交融會合的神品。本課程選課對象為大一學生,一般接觸古典詩歌的機會遠多於古典詞曲,因此,本課程講授內容以詞為主、曲為輔,擬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學生介紹情味寯永的詞曲。 課程內容首先說明詞之起源與發展歷程,和唐宋時代、社會背景之間的聯繫,從中啟發學生思考詞之特質其所由來;其後進行名家名詞之選讀與討論,引導學生閱讀詞作之方法與特殊審美取向,思考詞人的生命歷程與其詞作之間的關係,理解詞家風格之形成及其文學地位。曲則在下學期講授。並且搭配學生分組上台報告,以及吟唱朗誦的活動,藉由親身參與,體會詞體精緻細膩的意境。 課程目標有以下數點: (一)介紹詞的源起、發展與演變,增進學生詞學基本概念,理解詞體的風格特質。 (二)累積詞作的閱讀經驗,培養分析詞作的能力,從中品味精妙的文字,體察詞人內在心靈,欣賞詞體美麗的意境。 (三) 培養學生對詞作的深度理解,思考詞人之生命經驗,並藉此涵養情性,從中提煉生命智慧,藉以充實精神生活。 (四)透過吟唱朗誦,體驗詞體精微的藝術品味、細膩的情感表達,以及宛轉悠揚的音樂特質,藉以具體而深刻地領會詞。 本課程以唐宋詞為講授內容,首先融入文學史的概念探討詞體起源、發展歷程,介紹教坊曲與敦煌詞,以及中唐人作品白居易與劉禹錫詞,以明詞體萌芽期之狀態。接著,進行名家詞作選讀與討論,以歷史脈絡的方式,依序介紹西蜀詞、南唐詞、北宋詞、南宋詞,原則上每週選擇一位名家分析其作品,以切實理解詞家風格之形成,並思索其詞史地位。 至於授課方式,以教師講授、鼓勵學生參與討論為主要方式,搭配二項學生作業,以提升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的作業有二: 期中考試之前,請學生自擇一首詞作進行深入的分析,撰寫成個人作業繳交。在學期結束之前,將請學生分組上台報告,自擇某家或某主題之詞作,以〈詞體研讀之多元面向〉為題進行團體報告以及詞作吟唱朗誦,運用PPT、圖片、影音媒體等多元化方式分析詞作並實際上台朗誦,以活潑教學,提升學生參與度。

課程概述

  本校大一中文課程名稱為「文學欣賞與實用」(一般班)與「文學閱讀與寫作」(加強寫作班),奠基於培養文學素養的基礎上,因應各學院學科屬性之不同,以及面對職場的多元需求,將課程內容規畫為四大模組: A. 經典閱讀:針對各學院系學科屬性,擇選相應之文本進行閱讀與討論。 B. 溝通表達:藉由各式課程活動,提昇學生的書面寫作與口語表達之能力。 C. 職場語文:引導學生觀察與學科性質相應之職場動態,並應用於語文學習。 D. 生活實踐:結合專業知識,將學習延伸出教室之外,實際運用在生活之中。   未來四大模組可依學院系性質、任課教師專長、以及學生興趣與需求,配搭出不同模組之組合,供學生多元學習。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指定書目:
鄭騫:《詞選》,臺北,中國文化大學,1982年
張麗珠:《袖珍詞選》,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
參考書目: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臺北,桂冠,1992年
張麗珠:《袖珍詞學》,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
龍沐勛、卓清芬:《唐宋名家詞選》,臺北,里仁,2007年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文:文學欣賞與實用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