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第1學期-8406 西洋美術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總體評量 40 出席率20%,課堂表現30%,期中考50%
期末總體評量 60 出席率20%,課堂表現30%,期末報告5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80人,已有86 人選讀,尚餘名額-6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羅頌恩

教育目標

在美術系的基礎上學習藝術史研究的視野,從中瞭解各個時代之間不同的藝術表現與內涵,以及藝術現代化的脈絡關係。 透過觀察藝術作品和文本分析的方式來進行個人書寫的練習,以此加深個人面對視覺藝術作品的感知能力, 同時也讓美術學習者能夠在創作與展覽規劃上,擁有更多豐富的藝術理解基礎。

課程概述

本課程的主要範圍在討論西方藝術從史前時代到18世紀的巴洛克(Baroque)。授課內容以繪畫史的發展,配合不同時代的文明旁及於建築與雕塑的討論。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陳懷恩著:《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台北:如果出版,2008,頁365-392(附錄:藝術書寫與藝術史書寫)。
Giulio Carlo Argan, Maurizio Fagiolo著,曾堉,葉劉天增譯:《藝術史學的基礎》,台北:東大出版,1992。
Max J. Friedländer著,梁春生譯:《藝術與鑑賞》,台北:遠流出版,1999(1989初版)。
Paul Johnson著,譚鍾瑜譯:《文藝復興》,台北:左岸文化。
Ross King著,黃中憲譯:《米開朗基羅與教宗的天花板》,台北:貓頭鷹,2004。
Jacob Burckhardt著,花亦芬譯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文化:一本嘗試之作》,台北:聯經,2007。
花亦芬著:《林布蘭特與聖經:荷蘭黃金時代藝術與宗教的對話》,台北:三民,2008。
Richard Harries, Henry Mayyr-Harting編著,晴天譯:《基督宗教簡明史》,台北:啟示出版,2006,頁125-193(中世紀後期/宗教改革)。
Norbert Ohler著,謝沁霓譯:《中世紀旅人》,台北:麥田出版,2005,頁357-368,391-407。
黃葉強著:《羅馬:從神殿到教堂》,台北:田園城市出版,2012,頁160-273。
Brian Wilson著,傅湘雯譯:《基督宗教的世界》,台北:貓頭鷹出版,1999,頁69-92,161-167。
Roland N. Stromberg著,蔡伸章譯:《近代西方思想史》,台北:桂冠,1993,頁24-51,149-155。
Arnold Hauser著,邱彰譯:《西洋社會藝術進化史》,台北:雄獅圖書,2001(1987修訂版),譯者序,頁29-93。
Joel Kotkin著,謝佩妏譯:《城市的歷史》,台北:左岸文化,2006,頁102-122。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西洋美術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