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第1學期-0424 知識與實在:認知科學典範轉移的哲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0 人選讀,尚餘名額4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一、智慧型電腦的競爭權勢──機器人、人工智能、網路的控制是否會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例如:電腦晶片殖入人體創造新人類,人類的能力受到威脅(不只是勞動力被取代產生社會問題);機器人、人工智能新武器能否殘殺人類到無招架之力?
(倫理反省)人工智能的應用倫理學:機器人做得像人、甚至超人;人部份殖入機器系統,從輔助到超人,於是產生「競爭權勢」的問題:
二、萬種心靈,層次(levels)不同
心靈最細膩之處,是什麼?是身心靈三者之一,還是有分有合?
(i). 是靈魂嗎?靈魂是什麼?如何解釋?
(ii). 是觀念(Platon, idealism, rationalism)嗎?
(iii). 是與社會融合為一的大我感嗎(e.g. Faust)?
(iv). 是釋放到癲狂程度的文學藝術心靈嗎(e.g. 尼采、梵谷)?
三、解釋心靈是如何構成的?
1. 心靈是什麼?如何與物質因果關係區分?狗有心靈嗎?細菌、病毒呢?人心是能力組合嗎?氣溫調節器、速度調節器是一種心靈嗎?運動有心靈嗎(在學習什麼?)?
2. 人心如何運作?從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行為主義,到心理學實驗與理論、腦神經科學的理論與模型,這是心靈表徵(representation)與過程(process)的議題。
3. 機器人如何能夠靈活運動與判斷?心靈能夠獨立於身體、環境、社會關係之外而存在嗎?
4. 意識如何構成?意識有多種,從腦內刺激、現象意識、到自我意識,是什麼控制著形成意識的過程?
四、科學方法論
1. 化約論(reductivism)的高張與貧乏,二十世紀初的邏輯實証論、上半葉的行為主義;與此對照,認知科學裡提出意識難題(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心理學反行為主義,卻走向腦神經化約主義;
2. 訴諸比喻(metaphor)的理解:心靈像digital computer、神經網路、動態系統、問題解決的過程(mental processes, mental operations)、機器人吸塵器?
3. 「資料結構」的問題:心靈有著什麼樣的表徵(mental representation )?
4. 內外問題:心在身體之內有一個個體(individual)嗎?或心構成於內外互動,整合身體、環境與社會?
5. 統合論(eclecticism):如何整合?從maniford夠整合出一個unity嗎?Mind (Thagard, 2005)是統合論;Metzinger說: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the self! Ned Block (1995) 分別phenomenal consciousness 以及functional consciousness (self-consciousness )
6. 科學的新典範:跨領域的討論、學習、與研究;以對人心的理解設計電腦模型,以對人與動物的電腦模擬(對比於自然科學運用統計來找規律)來了解人心。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一/7,8
修課班級:共選修2-4 (哲學系開)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專題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劉希文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週一17:10-18:00 (請先約好)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教科書:
Clark, A. (2013). Mindware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Cognitive Science, 2nd edition,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st edition, published 2000, .pdf file is available in the web)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知識與實在:認知科學典範轉移的哲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