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第1學期-0434 知識與實在:大乘佛教哲學導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每週研讀、報告、討論 30
期中閱讀報告(三千字以內) 30
期末考 4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33 人選讀,尚餘名額7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汪純瑩

教育目標

一、課程目標 本課程目標在於提供大乘佛教哲學的基本知識與哲學觀點,分別從歷史發展、哲學發展與文獻研讀方面進行。重點在於養成學生對相關哲學議題的敏銳觀察、興趣與熱情,並從中取得能夠回饋於各種生命情境當中源源不斷的鼓舞與支援。 二、課程內涵 (1)歷史發展部分,希望了解大乘佛教思想如何從印度文化脈絡與小乘佛教思想當中發展生成,以及大乘佛教內部分裂為中觀、唯識乃至於後續演變為兩者之間更為複雜的細緻分化,以及它們分別在藏地與漢地的傳遞。(2)除了掌握大乘佛教有別於其他印度思潮與小乘佛教哲學的特殊觀點之外,能夠區分大乘佛教內部主要哲學歧見,以及其間所涉核心的問題意識,更要從當代意識中去回顧這些這哲學歧見在當代佛教內部與外部溝通之中,以及我們當代生活挑戰之中的意義。(3)文獻研讀方面,我們從龍樹《中論》之中選擇部分篇章,以從原典閱讀中涵養第一手知識,並搭配當代研究分析,觀摩國際學界的研究取徑。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上田義文(著),陳一標(譯)。《大乘佛教思想》。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2。
2. 山口益(著),肖平、楊金萍(譯)。《般若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 龍樹(著),鳩摩羅什(譯)。《中論》。《大正藏》第30冊,中華電子佛典:http://www.cbeta.org/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知識與實在:大乘佛教哲學導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