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第1學期-2141 社會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 10 課前請假不用證明,課後請假除特殊狀況一概無效
助教課 10 參與助教課狀況,由助教評分
期中進度報告 20 社會調查分組報告,成績由各組互評後平均
期中考 20 包含名詞解釋及運用社會學概念分析田野觀察的應用題目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69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許甘霖

教育目標

本門課為針對社會系大一同學所設計的一學年課程。上學期授課內容著重於介紹何為「社會學」,社會學的基本關懷、重要概念、思考方式與視野。 透過引導修課同學檢視個人經驗與各種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社會現象,探討個人的思考模式與行動選擇如何為社會關係、社會文化與規範、組織與社會制度等交織的社會結構所形塑;而個人又如何參與社會生活、能動地形塑社會關係與社會結構。下學期的課程則透過階級、權力、種族與族群、性別、環境、科技等重要的分析範疇,探索社會的階層化、差異與社會不平等,社會變遷的成因與後果。本課程目標為引導同學打開社會學之眼,理解社會學的基本概念與分析範疇,培養社會學的關懷與問題意識,探究社會運作之邏輯,分析社會問題與社會變遷的成因,發展讓個人身處之社會變得更好的能力。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Allan Johnson (2008)《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允諾》(The Forest and the Trees: Sociology as Life, Practice, and Promise),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台北: 群學出版社。

George Ritzer (2015)《社會學》(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鄭祖邦等譯,台北: 雙葉。

*Kathleen Odell Korgen, Jonathan M. White (2014)《進擊的社會學家》(The Engaged Sociologist: Connecting the Classroom to the Community),趙倩譯,台北: 群學。

Zygmunt Bauman (2002)《社會學動動腦》(Thinking Sociologically》,朱道凱譯,台北:群學。

*片桐新自、永井良和、山本雄二等 (2008)《基礎社會學》,蘇碩斌、鄭陸霖譯,台北:群學。

C. Wright Mills (1995)《社會學的想像》(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張君玫譯,台北:巨流。

王振寰、瞿海源主編 (2014)《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 巨流。

王宏仁主編(2014)《巷仔口社會學》,台北: 大家出版。

戴伯芬主編(2017)《巷仔口社會學2 性別作為動詞》,台北: 大家出版。

巷仔口社會學:http://twstreetcorner.org/

* 為主要教科書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