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第1學期-2236 社會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導讀提問 20 每位同學應認領2次文本導讀,於當周上課時進行3至5分鐘個人口頭簡報(毋須製作投影片),介紹文本核心要旨並且提出個人獨立見解。當周未分配導讀的同學,亦應踴躍參與回應與討論。
學期心得報告 20 每位同學應自行選擇一個社會學議題,於10/25繳交800字摘要說明,並於12/27繳交3000字以上的期末心得報告。摘要說明與期末心得報告均上傳至教學平台,報告內容不可堆砌資料,更不可抄襲,應直接提出個人見解與批判意見。
期中考試 25 針對指定課程範圍進行筆試。
期末考試 25 針對指定課程範圍進行筆試。
平時分數 10 課堂出席、參與以及學習表現的綜合評比。本學期將隨機點名四次,僅接受事前請假。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5人,已有67 人選讀,尚餘名額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葉守禮

教育目標

對我來說,社會學是一門非常刺激的學科,竭盡所能去追問:社會是什麼?社會如何影響我們?以及,我們如何可能改變社會?從新聞媒體上,我們每天都能看見許多令人揪心的新聞事件,從殺人案件、貧窮問題、政治腐敗、族群歧視乃至於國際戰爭等等,不斷重複上演。社會學則試著從「結構」的高度重新理解這些「個案」,診斷社會問題的真正根源,盡可能尋求公共解決的機會。簡而言之,社會學是一門以「社會」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只不過相較於自然科學,社會學的特殊困難在於:我們自己就身處社會之中,社會學家也是社會的產物!想要澄清一個社會現象,其實並不容易。我們對於社會的認識,勢必涉入各式各樣的文化、習俗、偏見、意識型態或利害關係之間的角力,因此社會學常常無可避免地挑動社會的敏感神經,介入所謂階級、性別、權力或歧視等等議題,引發無止盡的辯論。特別是在這危機隱伏的年代,各種或舊或新的社會問題湧現,諸如逆全球化、民粹主義、基本教義派、保守主義復甦、社會福利解體、債務危機、大國衝突、世界秩序重組等等,如何保持一份清醒、包容與進取,更是艱鉅的挑戰。話說回來,也許這樣一種充滿張力與矛盾的知識處境,才是社會學的魅力所在。過去如是,今日亦然。社會工作(social works)的前提,應當是真誠地理解社會(societies)。話不多說,歡迎各位加入社會學的思考征途!

課程概述

這是一門介紹及探討社會學基本概念及社會學所關心探究的社會現象及問題。社會學研究家庭、團體、社區、社會與國家等人群的集結與網絡,也探討文化、宗教、教育、法律規範與政治、經濟等制度與人的關係及對人的影響。本課程討論的這些議題觸及了社會運作的邏輯、社會控制的方式及政治、經濟、教育等資源的分配與不平等的形成,同時也探討性別、種族、階級等人類關係在社會化及制度形成與演變過程中對人的影響。 1.透過社會學觀點理論與社會現象觀察的基本訓練,啟發學生對於社會現象探究之興趣,建構系統性探究社會的基本知識與能力。 2.從重要的社會、文化、政治與經濟等議題的討論,協助學生理解社會體系與社會制度的運作。 3.透過社會學課程,培養學生對於社會上的弱勢族群所處之社會情境,具有提問及思考分析能力,並促使學生對於人群社會有更深層的關懷。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C. Wright Mills著,張君玫、劉鈴佑譯,《社會學的想像》。台北:巨流。

Allen G. Johnson著,成令方等譯,2003,《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和承諾》。台北:群學。

Anthony Giddens著,廖仁義譯,1995,《批判的社會學導論》。台北:唐山。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