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第1學期-3259 人文:藝術、建築與空間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與參與狀況 | 20 | 每週出席、上課提問 |
學習檔案製作 | 80 | 每週討論主題與場域觀察報告紀錄呈現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0人,已有10 人選讀,尚餘名額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建築與藝術過去數百年來保持一種密不可分的關係,經由相互之間參照、啟發與辯證,彼此激盪出社會的、文化的與美學的全新觀點與進化思想,在每一個時代,共同為生活與空間文化的提升而服務,例如德國包浩斯Bauhaus結合了藝術、工藝與工程思想,將建築視為整體文化實踐的一環,而非分離的表述。因此,這門課希望結合「對話講堂」以及「場域實習」的跨領域課程,對象以建築系及創藝學院各系同學為主體(也歡迎對藝術與建築有興趣的他院同學選修),目標在生活空間中探索並理解當代藝術與建築的關係脈絡與發展可能。
美術系的李思賢與建築系的邱浩修老師將每週同時出席授課,「對話講堂」將設定為兩位授課教師十週的「議題對話」課程,每週提出一個當代藝術與建築思潮的共通探討命題,各自準備以相互辯證的方式,激起學生對於當代議題的思想,例如空間藝術公共化的必要性、數位科技的創新迷思、影像消費文化的扁平空間...等等。
另外,「場域實習」將由兩位老師共同帶學生至四至五個藝術介入空間的創作場域,如清水眷村、中興大學校園公共藝術、高美館公共藝術...等,從建築與藝術不同的觀點,現場解說與討論,並在現地進行觀察紀錄。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三/3,4[C219]
修課班級:共必修2-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建築系2804雙掛課程;建築系不得選修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市場歲月:新富町庶民生活的軌跡」,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馬可孛羅出版,2018年6月。
「造房子」,王澍,時報出版,2017年11月。
「從直島啟航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以藝術活化地方」,福武總一郎、北川富朗 著,張玲玲 譯,遠流出版,2017年9月。
「建築的語言:從想到做,每位建築人都想掌握的26個法則」,Andrea Simitch, Val Warke 著,吳莉君 譯,原點出版,2015年5月。
「藝術介入空間:都會裡的藝術創作」,卡特琳.古特 著,姚孟吟 譯,遠流出版,2017年4月。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文:藝術、建築與空間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