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第1學期-3369 社會:女性與台灣社會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到課率 | 25 | |
期中口頭報告 | 30 | |
書面報告 | 45 | 三篇各15%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5人,已有64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顧名思義,本課程探討台灣社會中與女性有關的社會議題與概況。本課程從歷史與傳統出發,探討台灣女性傳統的主要脈絡與形式,由此循序漸進,介紹二十世紀的現代化進程對於台灣女性造成的蛻變與衝擊,以及女權運動的興起。本課程的課題與視野更延伸至性別與文化的多元性,聚焦於兩性平權、同志議題、情慾解放、全球流動與勞動等社會正義相關聯的題材,做初步的認識。本課程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從具有批判色彩與女性主義取向的社會科學研究,來了解現代人、特別是台灣女性可能面對的處境。本課期待藉此開拓我們對現代社會中性別議題的思考,並刺激我們啟發國內歷史與社會文化情境下的性別平權、多元、與相互尊重的思考。
課程概述
通識課程不同於專業課程,實乃著重引導學生主動關懷、探索與實踐人類的終極價值與智慧;同時通識課程所提供的知識,不是專業課程的淺薄化,而是具有厚實感的基礎知識。本校根據創校傳統、校訓與辦學理念訂定通識教育定四大基本素養:求真素養、篤信素養、力行素養與宏通素養,以具體落實本校通識教育之理想。希望本校學生能發揮自主學習精神,在通識課程老師的引導下,逐漸培養其通識教育基本素養,並期待能終身學習。各種基本素養並訂有具體的學習成效指標,以做教學與學習成效之自我檢證的具體指標,分述如下:求真素養(自然領域):1.學習自然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探索物理與生命世界的微妙,2.發揮就事論事的精神,3.能參與科學議題相關的公共事務。篤信素養(人文領域):1.學習人文精神以探索內在自我與領會人類文明的深層價值,2.發展自律精神,3.能運用理性進行道德推理。力行素養(社會領域):1.運用社會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激發學生的傾聽與溝通能力,2.承認與尊重多元差,3.實踐民主審議的精神。宏通素養(跨領域):1.追求人類的整體價值,2.融通求真、篤信、力行等素養於個人生命之中。各領域的課程對於學習成效指標可以跨選,不必拘泥。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三/3,4[C214]
修課班級:共必修1-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可抵免公民文化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郭任峯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約談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王雅各。《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史》。巨流,1999年。
朱偉誠(編)。《批判的性政治:台社性/別與同志讀本》。2008年,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何春蕤。《豪爽女人》。皇冠,1994年。
邱琡雯。《性別與移動》。巨流,2005年。
紀慧文。《12位上班小姐的生涯故事》。唐山,1998年。
黃淑玲、游美惠,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巨流,2011年。
藍佩嘉。《跨國灰姑娘》。行人文化,2008年。
張娟芬。《姊妹戲牆》。時報,2011年。
張娟芬。《愛的自由式》。時報,2011年。
夏曉鵑,主編。《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左岸文化,2005年。
夏曉鵑。《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2002年,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許佩賢。《太陽旗下的魔法學校》。2012年,台北,東村出版
謝碩元。《暗夜裡的白日夢》。時報,2014年。
蔡蕙頻。《好美麗株式会社:趣談日治時代粉領族》。2013年,台北,貓頭鷹
蔡蕙蘋。《不純情羅曼史:日治時期臺灣人的婚戀愛欲》。2011年,台北,博雅書屋
廖怡錚。《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琲館文化》。2012年,台北,東村出版
鄭麗玲。《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2015年,台北,蔚藍文化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女性與台灣社會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