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第1學期-3393 社會:浪漫愛的影像與文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到課率 | 30 | |
書面報告 | 40 | 兩篇各20% |
期中口頭報告 | 3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20人,已有119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浪漫愛是我們最熟悉的愛的形式,也是我們通稱的「愛」或「愛情」。浪漫愛是亙古哲學、社會與文化最難處理的課題之一,窮盡所有的理論與智慧,恐怕也無法找到一個能夠滿足所有人的方法與答案。男女之間,男男、女女之間,乃至於人與物之間因親密、親暱而觸發的情、愛、欲,總是令我們驚喜、興奮、激動、感懷、憂愁、悵惘、煩悶、焦躁、甚至絕望、憤怒,而這些心緒可能紛呈並至、伴隨我們,並讓我們用一生去思索、探問:愛是什麼。
這是一門初探愛情論述的課程,我們探討作為悸動、情緒與慾望的浪漫愛,我們更將浪漫愛作為一個論述,來探討它在各個文化中的型態、表現方式、作用與內涵。這門課將以當代最普遍、最大眾化的文化媒介即電影為基礎,輔以分析論述與文學作品,來認識不同時代、不同文化、不同作品如何表述浪漫愛,而我們對於「愛」的想像與認知,又是如何與之呼應。本課程期望藉由主題式的討論與重要作品的賞析,來探問與反思我們對於「愛」的理解,從而豐富我們的社會生活、也深邃我們的心靈與精神生命。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三/9,10[H104]
修課班級:共必修1-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郭任峯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約談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Roland Barthes。《戀人絮語》。台北,商周出版,2015
Giovanni Boccaccio。《薄伽丘論愛情》。新北市:自由之丘,2016
Choderlos de Laclos。《危險關係》。新北市:野人文化,2011
Niklas Luhmann。《愛情作為激情:論親密性的符碼化》。台北:五南,2011
Erich Fromm。《愛的藝術》。台北:志文,2003
John Gray。《男女大不同:火星男人與金星女人的戀愛講義》。臺北:生命潛能文化,2011
Toni Morrison。《寵兒》。臺北:臺灣商務,2003
Eric Rohmer。《六個非道德故事》。臺北:時報文化,1996
--《六個道德故事》。新北市:自由之丘,2012
娜吉瑪。《杏仁》。臺北:寶瓶文化,2007
馮夢龍。《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蒲松齡。《聊齋志異》,〈聶小倩〉
孫中興。《學著,好好愛》。臺北市:三采文化,2016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浪漫愛的影像與文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