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第1學期-3609 輔導原理與實務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率 | 10 | |
隨堂討論 | 15 | |
個人的每週報告作業(含上傳教學平台和e檔案) | 20 | |
e檔案總心得報告」(含繼續update) | 10 | |
期中/末考 | 2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30人,已有18 人選讀,尚餘名額1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1.瞭解學校輔導工作的意義、目的與功能。
2.瞭解身為學校老師必需具備的輔導基本理念與技巧。
3.瞭解目前中等學校的學生,身心/學業/生活可能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藉由輔導的介入而發揮健全學生身心發展和解決學業/生活面臨的困境。
課程概述
在多元社會之下,除家庭應有的功能與責任之外,學校更需幫助青少年學生發展健全人格和適應生活;故今日教師應具有的輔導專業知能以及學校應將輔導工作視為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庶可望有效建立青少年正確人生觀。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一/10,11[H123]
修課班級:教育學程2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教方共需3門,修畢2門方可續修教材教法與教學實習,通識中心3398雙掛課程(通識10名)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李信良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星期一(10:00-11:30)
師生交誼室。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三、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Textbook: 林萬億 等著 (2005)(初版三刷):學校輔導團隊工作。台北:五南書局。
Reference: 周甘逢 等著 (2003):輔導原理與實務。高雄:復文出版社。
柳惠容 等譯 (2003):伴青少年渡過掙扎期。台北縣新店:橄欖文化。
周念縈 譯 (2004):人類發展學。高雄:巨流圖書。
王連生 (1994) (五版一刷):教育輔導原理與技術。台北:五南。
戴靖惠 譯 (2002):教師的諮商技巧。台北:弘智文化。
孫守湉 等譯 (2004):教師的諮商技巧。台北:心理出版社。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輔導原理與實務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