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第1學期-6952 新媒體藝術專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率 20
期中報告 40
期末報告 4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5人,已有16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徐嘒壎

教育目標

課程目標:如何在當代科技發展蓬勃︑全球化與在地化的交互浪潮中,重新檢視『新媒體藝術』在當代所 扮演的角色? 課程內涵:本課程的內容旨在培養具有多元跨域視野的當代藝術相關領域人才︒台灣具備了數位科技的環 境基礎,提供新媒體藝術發展的優越條件︒此課程的內容除了幫助學生以水平式廣泛地認識當代科技時代 下的新混血(hybrid)藝術樣態與相關衍生的議題,拓展其當代新媒體藝術史的涵養,也企圖培養學生垂直 式地深入反思當代現象與批判藝術現況的能力︒

課程概述

本課程欲以自然、人文與藝術的跨域角度,探討數位科技時代下的新媒體藝術。以台灣新媒體藝術發展為主,國際新媒體藝術現況為輔,課程著重探討新媒體藝術中多元創作的型態與相關藝術家作品分析。幫助學生拓展對於新媒體藝術史與藝術創作的視野。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專書
1.陳永賢著,《錄像藝術啟示錄》,台北:藝術家,2010
2.王柏偉著,《末日感性:臺灣新媒體藝術》,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2015
3.台北市立美術館著,《龐畢度中心新媒體藝術1965-2005》,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06
4. Lev Manovich, “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 Cambridge: MIT Press, 2001
5. Michael Rush ,“New Media in Art”
6. Reena Jana & Mark Tribe, “New Media Art”
7. Caroline A. Jones, “Sensorium: Embodied Experience, Technology and Contemporary Art”
期刊文獻
1.末世的憂傷與詩意的景觀--評「末日感性:臺灣新媒體藝術展」 邱誌勇 藝術家 486 2015.11[民104.11] 頁336-339
2. 文字話語與當代新媒體 陳永賢 藝術家 474 2014.11[民103.11] 頁243-249
3. 搖擺在「高」與「低」科技之間--新媒體藝術創作中的科技性 邱誌勇 藝術家 438 2011.11[民100.11] 頁217-219
線上資料庫
1.台灣數位藝術平台< http://www.digiarts.org.tw/chinese/index.html>
2.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新媒體藝術專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