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第2學期-6453 質性研究方法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課堂參與 20% (三次不到課則無分數) | 20 | |
個人作業與報告40% | 40 | |
每週書面報告 40% | 4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10 人選讀,尚餘名額6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碩士班質性研究方法主要是深化大學部的研究方法訓練。相較於「社會研究法」有關認識論及各種研究法的基本認識和操作經驗,本課程的重點在於:(1) 培養從事以寫作論文為目標的分析和研究能力;(2) 方法論與認識論的進階思考與反省;(3) 各種質性研究方法的整合了解;(4) 發表與呈現的能力。
本質性研究方法分為三部份:第一部分總論各種研究方法的了解。第二部分,將以各種不同研究方法的實際研究論文,為上課討論範圍。同時,要求同學進行深度訪談作與寫作,以訪問NGO 或其他研究生為主要課程練習與實作的作業。第三部分,將主要以科學哲學上的方法論與認識論為主要分析,此部分將以弱勢族群如性別、同志或有色人種的觀點出發了解反思性、多元與情境知識觀點的重要性。
課程概述
質化研究是一門社會科學領域常用的研究方法論課程,本課程介紹餐旅領域常使用之質化研究方法的觀點與研究過程,以文本分析研究為主認識質化研究特質,詮釋典範的相關觀點、量化與質化研究差異、質性研究企劃過程、資料收集方法及技巧、研究倫理、寫作方式等;並協助同學選擇碩士論文主題、找出問題意識、整理文獻、擬出研究架構,撰寫研究大綱、並執行質化研究過程。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選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二/6,7,8[SS304]
修課班級:社會碩博1,2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鄭斐文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教師辦公室,email聯繫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謝國雄主編(2007)《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台北:群學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Alford, R.R.(1998)The Craft of Inquiry: Theories, Methods, Evidence. 王志弘譯(2011),《好研究該怎麼做》,台北:群學。
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主編(201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法》,台北:臺灣東華。
許可依、程婉若、郭姵妤等(編)(2020)《為何建制民族誌如此強大?:解碼日常生活的權力遊戲》,台北:群學。
Neuman, W. Lawrence (2003)著、王佳煌、潘中道譯,《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台北:學富。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質性研究方法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