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第1學期-0374 社會與政治:民主的哲學思考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成績 50 出缺席及上課表現、小作業或課堂討論、小組討論。
期中考 20 期中筆試。
期末考 30 期末筆試。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43 人選讀,尚餘名額-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林盈銓

教育目標

本課程屬哲學系「社會與政治」模組課程,旨在以「哲學」為出發點,聚焦與探討「民主」此一概念形成及發展的歷史與危機,以及當代資本主義、全球化、貧富差距等對民主帶來的挑戰及社會問題,嘗試從哲學思考的角度加以釐清與尋找可能的解方。 課程所設定的對象為哲學系日間部大二至大四學生,在符合本系「理論與實踐兼顧」宗旨及模組精神的前提底下,企圖從哲學經典文本到當代具體問題、在哲學與政治經濟學間,以跨領域的方式探討相關議題。首先,我們將從古希臘的城邦政治談起,回顧孕育出西方哲學與民主的雅典體制,其「雅典式民主」的特色為何,以及柏拉圖對雅典民主的失望與批判;再從亞里斯多德的觀點,看其對雅典及各種政治體制的整理與評價。接著,我們將討論在希臘城邦覆滅之後,大帝國的興起雖打破了城邦政治小國寡民的理想,但羅馬帝國的興盛亦孕育出亂世求生的個人哲學,以及適應多元價值的國家體制與法律;而隨著基督教的出現與羅馬帝國的衰亡,在中世紀居主導的基督教亦刺激了往後政教分離與人文主義,促成了政治問題的獨立。 再來,我們將探討的是現代民主理論的成形,並集中在霍布斯與盧梭政治理論的對比,看霍布斯的創見、兩人對「自然狀態」迥異的描繪、盧梭論不平等起源及社會契約論間的演變,及其對現代民主的啟發。最後,我們要把眼光拉回到現代。我們將以在十八世紀革命與民主思想興起之際誕生的全新國家「美國」為例,探討其民主制度的特色,以及在之後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乃至經貿自由、全球化所引發的各種不平等、金融風暴等經濟、社會問題,及這些問題所導致的政治反響,實際對當今世界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有所認識,並嘗試運用哲學思考提出回應。 本課程所涉及的主題雖廣,但期望藉由此種全景式的精要討論,能拓展修課學生的視野及國際觀,從哲學文本中體會到哲學家對現世問題的熱忱,效法哲學家的精神,將哲學思想用在自身所面對的現代世界中,讓哲學真正「活過來」。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使用教師自編教材,包括原典段落選讀。
柏拉圖(Plato)(1997)《理想國》。郭斌和、張竹明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柏拉圖(2002)《柏拉圖全集.第1卷》。王曉朝 譯。北京:人民出版社。
柏拉圖(2003)《柏拉圖全集.第2卷》。王曉朝 譯。北京:人民出版社。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1997)《政治學》。吳壽彭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亞里斯多德(1999)《雅典政制》。日知、力野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亞里士多德(1999)《尼各馬科倫理學》。苗力田 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亞里士多德(1997)《形而上學》。吳壽彭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修昔底德(Thucydides)(1997)《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謝德風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霍布斯(Thomas Hobbes)(1996)《利維坦》。黎思復、黎廷弼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986)《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李常山譯。台北:唐山出版社。
盧梭(1997)《論科學與藝術》。何兆武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盧梭(1997)《社會契約論》。何兆武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盧梭(1999)《愛彌兒 論教育》。李平漚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盧梭(2015)《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苑舉正 譯。台北:聯經出版。
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1997)《論美國的民主》。董果良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聖經》新標點和合本(上帝版)(1996)。香港:香港聖經公會。
Plato (1997) Complete Works, John M. Cooper (ed.), Cambridge: Hackett.
Rousseau (1997) The Discourses and other Early Political Writings, Victor Gourevitch (ed. and Tra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與政治:民主的哲學思考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