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第1學期-1812 國會運作與立法程序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期中考 | 40 | |
期末考 | 40 | |
課堂參與及出席 | 20 | 每缺席一次扣學期成績一分。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83 人選讀,尚餘名額-1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俾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國會運作的各項動態素,以及對於立法過程與政策產出之影響。
課程概述
本課程介紹民主制度運作的基本知識,針對「國會運作與立法程序」相關議題進行初探,並思考我國立法院與立法委員行為的相關議題。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三/10,11[SS201]
修課班級:政治系1-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跨領域學程課程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蔡育軒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以電子郵件事先約定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朱志宏(1998),立法論,三民。
周萬來,2004,《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逐條釋論》。台北:五南出版社。
曾濟群,2001,《國會立法與程序》,台北:臺灣書店。
羅傳賢,2004,增訂四版,《國會與立法技術》。台北:五南出版社。
羅傳賢,2005,增訂四版,《立法程序與技術》。台北:五南出版社。
王業立(2002),<國會中的政黨角色與黨團運作>,(月旦法學)86期,頁82~96。
吳重禮(2006),<美國分立政府的運作經驗及其啟示>,(問題與研究)第45卷第3期,頁133~166。
蘇子喬(2010),<憲政體制與選舉制度的配套思考>,(政治科學論叢)第44期,頁35~74。
蘇子喬、王業立(2012),<總統與國會選制影響政黨體系的跨國分析>,(問題與研究)第51卷4期,頁35~70。
黃秀端(2003),<少數政府在國會的困境>,(台灣政治學刊)第七卷第二期, 頁3-49。
黃秀端。2004。〈政黨輪替前後的立法院內投票結盟〉,《選舉研究》,11(1):1-32。
黃秀端、何嵩婷(2007),<黨團協商與國會立法:第五屆立法院的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34期,頁1~44。
蕭怡靖(2005),<我國立法院資深制度之探討—委員會遊走及召集委員深制度之變遷>,(政治科學論叢)第25期,頁105~134。
郝培芝(2014),<蜜月期選舉時程與衣尾效應:法國半總統制下總統與國會選舉之分析>,(東吳政治學報)32卷2期,頁1~64。
郝培芝(2013),<半總統制的演化:總統化與內閣不穩定>,(問題與研究)52卷1期,頁101-141。
楊婉瑩、陳采薇。2004。〈國會改革風潮下黨團協商制度之轉變與評估〉,《東吳政治學報》,19:111-150。
盛杏湲。2000。〈國會議員的代表行為:研究方法的探討〉,收錄於謝復生、盛杏媛主編,《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台北:五南出版社,205-247。
盛杏湲(2003),<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在立法過程中的影響力:一致政府與分立政府的比較>,(臺灣政治學刊)7卷2期,頁51-105。
盛杏湲(2003),<選區代表與集體代表:立法委員的代表角色>,(東吳政治學報)21期,頁1-40。
廖達琪。2005。〈「橡皮圖章」如何轉變為「河東獅吼」?--立法院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角色轉變之探究(1950-2000)〉,《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7(2):343-391。
劉省作(2008),決勝廟堂-行政在國會合與戰的真相,揚智出版社。
蔣念祖(2015),立法其實很專業,米樂文化。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國會運作與立法程序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