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第1學期-1931 文學、藝術與社會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出席 5 不計分,但缺席滿三次則拿不到此門學分
課堂參與討論 10
校外參訪觀察報告 20
期末個人研究報告 2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70 人選讀,尚餘名額-1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陳逸淳

教育目標

本課程的目標在於帶領各位進入藝社社會學的殿堂,希望透過社會學的觀點,去在理解文學、藝術與社會三者之間的關係。課程內涵主要包含: (一) 社會學如何理解文學與藝術:這個部分將從從摩里斯.懷茲(Morris Weitz)和丹托(Arthur Danto)對藝術的定義談起,並透過布迪厄(Bourdieu)的實證研究來帶領同學進入社會學理解文藝的幾種基本觀點。 (二) 文化生產的社會過程:文藝的社會過程除了具有創作與鑑賞的美學意義,也牽涉到經濟上或象徵上的的生產與消費的意義,以及社會方面的評價意義,更牽涉到政治文化與政策上的正當性的問題。本課程將從上述不同的面向出發,分別探討文藝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三) 文藝作品的社會學研究:這個部分將會透過實地參訪、案例討論與專題演講的方式,來讓同學實際地去體驗作品的內涵,並透過社會學的觀點來理解作品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藝術社會學:精緻與通俗形式之探索(Sociology of the arts: Exploring fine and popular forms),Victoria D. Alexander著,張正霖、陳巨擘譯,2006,巨流。
2. 文化工作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Cultural Work),Mark Banks著,王志弘等譯,2015,群學。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文學、藝術與社會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