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第1學期-1983 社會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20
期末小組報告 50
課堂參與和討論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5人,已有62 人選讀,尚餘名額1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鄧湘漪

教育目標

所有的現象、經歷必有其因,這門課便是透過系統性地解讀現象與經驗裡那些隱而未現的因素,因此,本課程著重社會現象的問題意識養成、分析觀點與方法。社會學知識必須建立在日常生活的現象觀察之中,同時運用各種觀點進行系統性的分析,並建立抽象概念與理論對話,進一步理解個人/行動者與社會的關係,以及對人的關懷,實踐個人與社會的多重角度思考問題。

課程概述

這是一門介紹及探討社會學基本概念及社會學所關心探究的社會現象及問題。社會學研究家庭、團體、社區、社會與國家等人群的集結與網絡,也探討文化、宗教、教育、法律規範與政治、經濟等制度與人的關係及對人的影響。本課程討論的這些議題觸及了社會運作的邏輯、社會控制的方式及政治、經濟、教育等資源的分配與不平等的形成,同時也探討性別、種族、階級等人類關係在社會化及制度形成與演變過程中對人的影響。 1.透過社會學觀點理論與社會現象觀察的基本訓練,啟發學生對於社會現象探究之興趣,建構系統性探究社會的基本知識與能力。 2.從重要的社會、文化、政治與經濟等議題的討論,協助學生理解社會體系與社會制度的運作。 3.透過社會學課程,培養學生對於社會上的弱勢族群所處之社會情境,具有提問及思考分析能力,並促使學生對於人群社會有更深層的關懷。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黃儀娟、齊力(譯),2020[2017],《社會學精華版》(M.L.Andersen and H.Taylor, Sociology: The Essentials)。台北:雙葉書廊。
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2001,《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
與承諾》。台北:群學。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