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第1學期-3033 人文:公共藝術概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報告 30 列舉國內外symposium或workshop之介紹與比較
期末報告 30 公共藝術取得方式之優缺點與美學評估
出席表現及上課專注度 40 有無遲到早退或缺席等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5人,已有73 人選讀,尚餘名額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邱泰洋

教育目標

1.認識瞭解什麼是公共藝術,介紹公共藝術的各種表現形式。 2.通過公民美學通識教育的課程巡禮,提高學生藝術鑒賞能力。 3.實務操作嫻熟認識各種輔助軟體的應用,進而擴大學習成效。 4.從藝術創作角度思考,為學生開啟多元視野。 5.透過探索藝術空間美學課程,尋求與文化創意產業連結的發展空間之可能性。 6.追求自我價值豐富生活內涵,喚起學生探索自我潛能,發展自我獨立創作之能力。

課程概述

通識課程不同於專業課程,實乃著重引導學生主動關懷、探索與實踐人類的終極價值與智慧;同時通識課程所提供的知識,不是專業課程的淺薄化,而是具有厚實感的基礎知識。本校根據創校傳統、校訓與辦學理念訂定通識教育定四大基本素養:求真素養、篤信素養、力行素養與宏通素養,以具體落實本校通識教育之理想。希望本校學生能發揮自主學習精神,在通識課程老師的引導下,逐漸培養其通識教育基本素養,並期待能終身學習。各種基本素養並訂有具體的學習成效指標,以做教學與學習成效之自我檢證的具體指標,分述如下:求真素養(自然領域):1.學習自然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探索物理與生命世界的微妙,2.發揮就事論事的精神,3.能參與科學議題相關的公共事務。篤信素養(人文領域):1.學習人文精神以探索內在自我與領會人類文明的深層價值,2.發展自律精神,3.能運用理性進行道德推理。力行素養(社會領域):1.運用社會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激發學生的傾聽與溝通能力,2.承認與尊重多元差,3.實踐民主審議的精神。宏通素養(跨領域):1.追求人類的整體價值,2.融通求真、篤信、力行等素養於個人生命之中。各領域的課程對於學習成效指標可以跨選,不必拘泥。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遊戲組曲-裝置公共藝術-作者:朱惠芬-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1997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國際石雕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東華大學編印
公共藝術概論-作者:王洪義-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美的歷程-作者:李澤厚-三民書局
公共藝術設計-作者:諸葛雨陽-中國電力出版社
公共藝術的文化觀-作者:林保堯-藝術家出版社
公共藝術在台灣-作者:陳惠婷-藝術家出版社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文:公共藝術概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