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第1學期-3205 社會:想像與社會(一)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出席、平時作業、課堂討論與參訪觀摩 40 平時出席與課堂討論參與,是平時成績的基礎。演講、參訪後留言心得於課程臉書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magination.and.society1)、詳實填寫問卷,均可顯著加分。若因故不克出席,務必於上課前一天23:59前,透過臉書向授課教師及同組組員請假。不定期點名,點名三次未到者,平時成績零分計算。
小組作業一「批判閱讀」(口頭報告、報告後繳交簡報檔) 30 A)原則上由3-4人共組小組,各組協調後於指定閱讀教材中,擇二進行深度導讀,整理出作者觀點與立場,並以社會學角度進行評論。此作業著重具體呈現小組成員批判閱讀文獻的成果,訓練系統性整理論點,並提出質疑或修正建議。 B)小組於課堂中進行15分鐘口頭報告,列出三個問題與全班同學進行10分鐘的討論。各組應於上台報告後一週內,彙整課堂中討論內容記錄於「批判閱讀」簡報檔中,並上傳分享至課程臉書社團。
小組作業二「想像專題行動」(佈展、導覽、直播、影片等) 30 A)原則上由3-4人共組小組,建議設小組長一人(依其服務表現斟酌加分),各小組須自行選擇一個主題(可與文學、藝術、教育、經濟、階級、性別、移民、電影相關,或其他特殊專題,例如手機/手遊成癮、自拍/直播生活、網路霸凌、課後打工、東別環境、生涯發展等)進行資料蒐集與調查、利害關係人訪調,並以此為基礎對照批判閱讀,進行社會學反思、發想擾動現況的創意內容,最後再... (說明未完,詳見下方"課程其他要求")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20人,已有16 人選讀,尚餘名額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郭揚義

教育目標

當我們檢視所處的世界,身為智人(homo sapien)的我們不難發現其實自己與所屬群體時常做出不智的決定。或許計劃人(homo prospectus)是我們更貼切的描述:我們在不斷期望、模擬、比較各種未來可能性中做出選擇(Seligman et al 2016),雖然這些選擇不一定都是明智的。而「想像」(imagination)是我們做出選擇的起點。我們如何想像自己、群體、環境與未來?除非我們具備公民想像力(civic imagination),亦即能想像另一個不同於當下文化、社會、政治、經濟之更好世界的能力,否則我們無法擬定行動改變它。此外,我們也需要看見自己身上可能可以為世界帶來改變的公民能動性(civic agent capable of making change),而這需要跨學科的想像能力。本系列課程希望與同學們一同探究「想像」是如何根本地形構我們對生命與社會的認知,企盼藉此找到改善個體與群體的功能運作模式,並進一步釐清身而為人的價值以及學習社會學的意義。想像與社會(一)課程將介紹「想像人類」、「想像動植物」、「想像地方」、「想像家」;想像與社會(二)(三)課程則觸及「想像空間」、「想像時間」、「想像文化」、「想像自然」、「想像科學」、「想像藝術」、「想像性別」、「想像老年」、「想像貧窮」、「想像農民」、「想像移民」、「想像鬼怪」、「想像他者」、「想像國家」等社會議題。真實且不斷變動的世界總是充滿各種挑戰,因此我們需要認識想像、熟悉想像、運用想像跳脫固有的思維模式與異化的日常慣習,以創新的角度面對這些問題並尋找出路;想像與社會系列課程或許可以是醞釀有效社會實踐的基礎或開始。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主要教材
1.C. Wright Mills著,張君玫、劉鈐佑譯,1995,《社會學的想像》。臺北市:巨流
2.Rob Walker著,許恬寧譯,2020,《觀察的藝術:在日常生活中開發想像力的131個練習》。臺北市:大塊文化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想像與社會(一)歷史開課紀錄查詢